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版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方动态

助力台企创新发展 共绘南京美丽蓝图
南京多措并举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时间:2023-05-20 08:03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自1988年第一家台资项目落户南京以来,截至2023年2月,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593个,合同利用台资164亿美元,实际到账台资90亿美元。南京现有持续良好运营台资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46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光电显示、汽车部件、化工、食品制造等领域,台资制造类企业占到南京市的三分之一,台资企业已成为南京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设“掌上宁台”对台服务微信小程序,推动在“我的南京”APP中增设“宁惠台”涉台服务模块;设立专门对台服务窗口,依托市台商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平台,专门协商解决台企台胞诉求,促进台企健康持续发展;打造“台商沙龙”品牌系列活动,组织有关部门围绕热点政策开展专题宣讲,与台商进行面对面交流……“一直以来,我们努力当好桥梁纽带,为在宁台商做好服务,增强台商扎根南京信心。”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贺承瑶如是说。

厚植人才沃土,涵养台企发展“内生力”

“南京高校云集,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撑了功率电子测试仪器的研发。”2004年,张顺龙在南京成立艾德克斯电子有限公司,专注于功率电子测试仪器的研发和制造,坚定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从行业“新兵”,一步步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艾德克斯电子厚植人才沃土,现已建成多个省级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研发工程师占员工总数40%以上。目前,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并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南京这片人才沃土,不仅吸引了艾德克斯电子这样初次来到大陆的台企,也吸引了当时在浙江宁波建厂的60后台商、南京高崎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榕锋。2013年,在一番考察后,受政策和服务吸引,徐榕锋在南京市溧水区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落户,并于2015年将宁波工厂整体搬迁到这里。他也成了进驻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的第一位台商。

“江苏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省会城市南京,高校、科研机构众多。即便是机电这个小众的垂直细分领域,也能在南京找到充足的人才资源。”南京高崎电机有限公司与南京溧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三方联合成立了南京金崎新能源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6位教授、19位博士,支撑电机、电控的研发,针对未来高速电机、特种电机市场发展方向,用自主创新引领产品生产,大大提高了企业研发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按下台企发展“快捷键”

中央出台“31条措施”后,又陆续出台“26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为台企台胞提供与大陆企业、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南京秉承“为台胞台商服务”的宗旨,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模式,打造“市、区、园区”三级联动涉台服务机制,优化提升南京对台营商环境。

南京完善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台资企业前来投资发展,有以台积电、英业达、瀚宇彩欣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永丰银行、国泰产险、台新租赁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业,以康师傅、旺旺为代表的食品制造业,以明基医院、银杏湖乐园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华新城、涵碧楼为代表的房地产业,以溢泰环保为代表的环保产业,这些企业不仅为南京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带动了南京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宁台经济在各行业项目中,高层次互利合作、共赢发展。

“南京与台湾关系紧密,经济体量名列前茅,城市功能完整、人才聚集、产业多元,营商环境方面基础建设齐备、居住环境佳、与台直航交通便利。”台湾华新丽华集团董事长焦佑伦说道。台湾华新丽华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成为第一批落户南京投资的台商,经过多年的布局和发展,其华新城开发项目十多年来已投入100亿元以上人民币,占所有台资比重1/6,是台企在宁投资的最大项目。作为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的参会台商代表,焦佑伦表示将深度参与大会活动,为江苏发展献智献策。

华新丽华业务多元,其下属企业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液晶屏制造厂,在南京深耕20余年。“南京充分尊重台商台资,落实各项惠台政策,为台企发展营造完善的投资环境。”总经理柯吉丰表示。

南京经开区内的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是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至今已成立近30年。今年一季度,园区台企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

城市营商环境的“魂”在文化,而南京文化的特质除了底蕴深厚,更多还在于法治、人性和生态。

提高服务水平,搭建两岸发展“连心桥”

南京市大力贯彻落实中央惠台政策精神,出台《关于深化来宁台胞宜学宜业宜游宜居服务的若干措施》,使南京成为全国最早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发展机遇的城市之一。

“四宜”措施,分为“宜学宜业宜游宜居”四个方面,共75条,直接惠及台商台企的措施有41条。其中有许多大陆唯一的惠台政策措施,比如:专门为台胞制定了“金陵孝亲计划”,对来宁学习、就业、创业一年以上的45周岁以下台胞,其父母可享受每年来宁交通补贴。凡在南京工作学习生活的台胞购房,可无门槛购买一套商品房。“四宜”措施,大幅提升了台胞在南京投资兴业的便利度和生活的获得感。

“‘四宜’措施是‘祖国大陆最具人情味的惠台服务政策’。”南京银杏湖农业观光休闲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铭田表示。1989年,林铭田在台湾创立了中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林铭田决定将中卫带到大陆来发展。在选择厂址时,他跑过北京、上海等好多城市,最后发现南京这个地方最有包容性,就把厂址定在了南京江宁。2000年春天,“南京银杏湖生态旅游观光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林铭田将银杏湖打造成15平方公里规模的银杏湖生态景区,成为南京的文化新地标。如今,银杏湖风景区有千亩茶园、千亩草地、千亩花卉、千亩树林、千亩湖水……四季银杏湖,每天都是一幅画。

两岸一家亲,宁台携手赢。南京将继续多措并举,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保障台湾同胞共享发展机遇,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为共同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