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唐敦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 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强化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是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和线上评估,编制化工、钢铁、服装等12个细分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编制《企业上云工作指导手册》,制定“上云用平台”产品目录,新培育星级上云企业7000多家。建立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已有近千家服务商入池。编制修订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全连接工厂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指南,新创建国家级首批“数字领航”企业3家、19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7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专项支持;新培育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00多家、17个“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各项数量均比往年实现大幅增长。
二是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广数字技术,省级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接入3600多家主体,累计实时采集数据量2.9亿条。制定江苏农业农村大数据标准规范,梳理形成86个数据库、数据项22亿条、数据量57TB,构建“苏农云”十大板块,形成延伸至市县江苏农业智慧大脑。举办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大会及数字乡村博览会,促进供需对接。实施数字乡村“e起致富”苏货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2022年完成线上线下培训29场,累计培育新农人人才22969名。组织开展助农公益直播活动70场,助力农产品上行销售额近740万元。浦口区在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阶段性评估中排名第三。顺利完成首批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终期检查评估,启动第二批省级试点申报工作。
三是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印发《江苏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意见》,完成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中心一期建设。实施数字文旅产业提升行动,支持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苏州元和塘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展全省数字文化产业重点企业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安排专项资金3360万元扶持数字文旅产业项目38个,为12个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提供贴息支持。推动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广泛应用,打造升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省级文旅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开辟“数字文旅产业展区”,举办运河数字文旅产业发展论坛。持续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新增10家省级智慧旅游景区名录单位。加快实施文旅“一卡通”工程,推动社保卡文旅一卡通融合改造。
四是推动交通运输数字化改造赋能。印发《江苏数字交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数字公路、智慧港口等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发布《智慧航道建设技术指南》等4项技术指南。建成83公里数字化高速公路、135公里智能网联道路,新建高速公路100%同步配建数字化设施,完成普通国省道桥梁健康监测系统141座,建成2500公里内河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启用全国首个“北斗+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太仓港区集装箱四期码头建成全国内河及长江流域首个自动化码头。智慧路网云控平台一期工程投入运营,汇聚全省13000+公路监控视频,实现江苏全域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监测、调度、管控、处置、服务“一张网”。
五是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实施意见》,国家基础清单(13个)和我省拓展(共26个)“一件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建成运行省数字政府政务中台,累计调用业务、数据、技术组件化能力64.5万次,公民婚育、灵活就业等10个“一件事”上线试运行。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的通知》,推动新增22项任务落地落实。新增“省内通办”事项70项,累计达200项,打破事项属地办理限制,更好满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六是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升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省级企业征信服务平台服务功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数达116万户,2022年累计帮助14.7万家企业获得授信融资8179.4亿元,平均贷款利率4.58%。省级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共享涉企信用数据3738项、6.9亿条,基础征信报告覆盖85.5万户企业,累计帮助3.28万户企业获得征信支持类融资2237.9亿元。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试点,通过2022年阶段性评审。深化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消费端场景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企业、政府端场景建设和应用创新,积极拓展在银行、保险等金融领域创新应用。
七是不断提升数字惠民水平。推进“智慧法治”信息体系建设,建成“苏解纷”非诉服务平台,整合“7+1”非诉业务资源,引导更多民商事纠纷以非诉讼方式解决,健全智慧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正式上线江苏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和网络名师工作室等苏派“三个课堂”升舱改造,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资源迭代更新。深入推进数字医疗服务,统筹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建成省中医药服务智慧管理系统,在26个县(市、区)实施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提档升级改造试点建设。扩大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加快文化场馆数字化改造,促进文旅资源数字化转化。人社、医保、民政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智慧交通、广电、养老等建设成效显著。组织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近336万,活动关注人数超4000万人次。
今后,我省将继续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转变。一是强化制造业数字化优势。建立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体系,持续深化省级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新培育一批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修订发布实施新版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指南。制定出台中小企业免费诊断工作指引,持续实施星级上云企业计划,完善企业“上云用平台”产品目录。发布分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建成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池,培育一批优秀服务机构和解决方案。二是推动农业数字化新发展。推进园区数字化提档升级、农场(牧场、渔场)数字化标杆建设、产业数字化强链增效“三大工程”,打造一批部省级农业农村信息化、数字化示范基地。以“苏农云”为纽带,推动省、市、县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开发共享,拓展应用场景。指导南京、无锡、盐城、宿迁开展农业数字化建设整市推进试点。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加强北斗导航、自动驾驶、传感器等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应用,建设一批“无人化”农场,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开展农产品电商服务行动,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三是推进商贸流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电商平台经济,组织实施电商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年度综合评价。推动县域电商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建设。推进无锡、苏州国家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培育一批线上线下联动、内外贸融合、商贸产业互促的商品交易市场。加快推进成品油流通领域智慧监管建设。四是推动数字贸易发展。培育一批省级数字贸易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争创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持续打造“苏新服务·智惠全球”服务贸易展会品牌,继续开展“江苏优品·数贸全球”专项行动,举办长三角跨境电商交易会等展会,推动传统外贸企业应用跨境电商和数字化营销手段开拓国际市场。五是加快发展数字金融。稳妥推进全省数字人民币试点,拓展数字人民币在零售、对公、民生、政务等领域应用场景,加强数字人民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数字经济创新产品服务。六是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支持南京、无锡、苏州、盐城等地数据交易机构建设,规范数据交易场所建设运营。贯彻落实《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等法律法规,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数据安全服务资源池,服务企业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围绕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重点领域,打造典型案例,引导企业规范数据出境行为。七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印发实施《江苏省政务“一朵云”建设总体方案》,加快打造自主安全“一朵云”,提升政务云支撑保障能力。组织实施省政务云扩容工程,有序推进省级部门业务系统部署,完成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重点系统回迁。组织实施新一代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程,提高电子政务外网移动接入能力。推进各地各部门各行业(领域)证照电子化、标准化改造。推进“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和长三角“一网通办”,推动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省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流程网办,加快高频电子证照互认应用。提升跨部门综合监管效能,开展监管事项标准化建设。八是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等保测评、建设整改等工作,推动全省三级以上重要网络系统测评率达到100%。组织开展年度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督检查。建设全省公安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加快推进全省公安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深化智慧矫正平台、“苏解纷”非诉平台和智慧司法所平台建设。应用数字技术手段,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探索通过行政裁量因子智能分析比对,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衷心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3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