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16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融入国家绿色金融战略布局 助力江苏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提案)
时间:2023-07-24 11:06 来源: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字体:[ ]

民进江苏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融入国家绿色金融战略布局 助力江苏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提案”收悉,根据我局职能,现答复如下:

诚如贵单位建言,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抢抓发展战略机遇,细化落实工作举措,加强绿色金融创新研究,完善第三方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绿色金融“江苏路径”。近年来,我局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按照人民银行等国家有关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部署要求,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着力推进我省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机遇。为充分抢抓绿色金融发展机遇,加快融入国家绿色金融战略布局,2021年我局联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牵头起草,并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部门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80号)。在全省层面构建了绿色金融发展组织领导体系,将全省绿色金融工作纳入省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强化对省、市、县三级绿色金融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明确牵头部门为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金融办),参与部门为江苏银保监局、江苏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等11家部门单位。从建立绿色金融基础性制度框架、明确绿色金融重点支持领域、培育建设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完善绿色金融机构体系等方面进行工作部署,科学划分各部门单位职责分工,并提出建立全省绿色金融工作督办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地区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

二、关于细化落实部门实践创新责任。围绕细化部门单位工作职责,突出抓好重点任务推进和年度工作要点规划。2022年,省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绿色金融发展重点工作推进计划〉的通知》(苏金议办发〔2022〕5号),明确提出健全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和碳账户体系、开展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继续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绿色重点项目投融资对接服务等20项重点工作。2023年,省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办公室印发了《2023年全省绿色金融发展工作要点》,明确了推动城乡建设实现碳达峰目标、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多形式水权交易新路径、推广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等18项工作要点,上述重点任务和年度工作要点正在持续推进落实。截至2022年末,我省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353.8亿元,惠及项目240个;通过“苏碳融”和绿色再贴现方式推动金融机构放款623亿元,惠及绿色企业3747家;通过试点“碳账户”核算系统建设,推动纳入“碳账户”核算体系企业达860余家。2022年,我省产权交易市场完成碳排放权交易60.9亿元,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11亿吨;完成排污权交易7.9亿元,涉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各类排污7.27万吨。

三、关于开展绿色金融研究与智库建设。围绕加强绿色金融研究,我省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作用,高标准推进绿色金融智库建设,大力支持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建设。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发展,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咨询规划、平台建设、金融投资、实验室孵化等在内的一体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在推进绿色金融机构创新、行业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具体而言,建立了一个绿色技术转化平台,汇聚超过500名环境保护各类要素的专家库,及时跟踪和筛选前沿实用的环保先进技术成果供市场选用;设立了南京瑞基再生医疗基金、苏州思晔基金等多支产业发展基金,更好地实现以产融结合方式服务绿色发展;组建了双良集团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新立讯溯源大数据工程联合实验室、绿金讯车智慧交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等多个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夯实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基础;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大型论坛、研讨会、项目路演对接活动,发布我省绿色金融发展白皮书,开展多轮次专业人才培训工作,为完善我省绿色金融研究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智力支持。

四、关于探索区域性绿色金融“江苏路径”。一是加强绿色企业与项目认定。我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全省层面统一的绿色主体认定和评价标准,建立了“江苏省央行资金重点支持绿色企业(项目)库”,目前入库绿色企业达3000家、绿色项目达900个。二是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我局会同相关部门连续7年组织“金环”对话会活动,推动省再担保集团创设“环保担”等产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进入生态环境领域。截至2022年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45.2%。三是建设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22年末,我省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完工,上线绿色金融产品81项,引入央行再贷款支持的“苏碳融”、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支持的“环保贷”等政策性产品,已入库绿色企业2731家,满足绿色融资需求80.5亿元。四是争创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我省先后在2018年、2021年、2022年向国务院申报创建宜兴市、苏州市、无锡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方面,2022年以来,我局会同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加强组织谋划,发布了《关于开展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苏金监发〔2022〕62号),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等主体积极申报试点。五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围绕推动绿色金融助力生态环境优化,我局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加强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创设研究,2022年9月,在盐城市大丰区首创“金融+湿地修复+碳汇”模式,发放首笔湿地修复碳汇远期质押贷款1000万元,为生态系统碳汇效益工作提供了“江苏范本”。

五、关于支持第三方服务体系等建设。我省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体系建设,省政府发布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绿色技术交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创建一批绿色技术创新第三方检测、评价、认证等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一批专业化绿色技术创新经纪人。2018年,我省首个绿色金融评估认证中心在南京江北新区落地,在引入跨省专业机构、拓展绿色金融第三方服务方面迈上实质性步伐。近年来,我省推动会计、法律和信用评级等第三方中介机构良性发展,引导其在绿色企业上市、绿色债券发行等方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截至今年4月末,我省A股绿色上市公司达34家,首发融资额合计227.14亿元,覆盖绿色材料、绿色电力、绿色照明等多个领域;绿色债券发行339支,融资额合计2873.82亿元,进一步帮助绿色企业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采纳贵单位的宝贵意见建议,会同相关部门和地区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建设发展,更加积极融入国家绿色金融战略布局,助力江苏产业转型绿色发展。

最后,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省绿色金融的关心和支持,也恳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监督。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3年5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