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苏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苏州市委、市政府9月8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进行解读。这次出台的政策“组合拳”,包括提振和促进消费、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房地产和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优化服务保障举措8个方面,共30条。
一方面,“30条”不折不扣贯彻上级要求,聚焦新能源车推广、核心技术攻关、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开放城市空间等领域,细化具体操作办法,完善地方配套举措,推动政策“组合拳”尽快落地见效;另一方面,“30条”结合苏州实际,聚焦算力发展、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直播经济、电竞产业、婚庆消费等领域,谋划出台一批增量特色政策,进一步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政策精准度有效性,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为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30条”提出,要因城施策完善房地产政策措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政策,优化住房公积金提取。当前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苏州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打出“组合拳”,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9月2日,苏州四部门联合发文,落地执行个人首套房“认房不认贷”政策;9月8日落实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降低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5月20日“购房节”以来,各地根据区域实际陆续推出购房补贴政策,降低购房成本,下一步各地可根据市场实际延长补贴政策。苏州还将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完善房地产政策措施,优化购房服务流程。优先保障和解决新市民、青年人、新就业人群、常住人口等刚需人群。综合采取购房补贴、房票安置、团购等方式,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对于购买120平方米及以上商品住房不再进行购房资格审核。
“30条”提出,要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围绕重点领域加快组织实施前沿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着力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集群。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举全市之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围绕脑科学、生物医药、海洋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争取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好现有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的转化。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实施“强基计划”,围绕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打造重要原始创新策源地。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铸剑计划”,围绕四大产业创新集群的16个细分领域和8个未来产业领域,凝炼技术攻关重点,构建“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提高体系化技术攻关能力,全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研究制定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举措,健全技术转移体系,畅通成果转化链条,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城市。着力拓展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场景。坚持场景驱动,推动建设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开展场景挖掘、发布、对接等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