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版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方动态

宿迁“四能并进”助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时间:2023-09-22 17:00 来源:宿迁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宿迁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职责强担当,主动靠前优服务,在用工保障、人才供给、权益维护、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全力以赴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紧扣稳岗强企,保障用工强动能。瞄准民营企业用工需求,建机制、搭平台、拓渠道,增强企业稳健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推行不打烊招聘服务。在全省率先启动“春风行动”系列招聘,通过390场“云端送岗网络直播招聘”、“乐业宿迁”大型招聘、乡镇巡回招聘、夜市招聘等,线上线下建立24小时“不打烊”就业服务机制,为民营企业推荐用工5.03万人次。二是建设就近化招聘载体。全市建成零工市场6家、“零工驿站”41个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8家,实现招聘服务集成化、招聘方式多元化、招聘时间自由化。三是拓宽多元化供给渠道。实施市外人力资源引进计划,组织45家次企业赴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山西省运城市、晋城市、吕梁市等地开展市外劳务引进。截至8月份,共引进0.62万市外劳动力来宿民营企业就业。

紧贴人才活企,引培结合赋新能。畅通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渠道,外引内培,双轮驱动,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活力”。一是实施人才招引深耕行动。组织全市有人才需求民营企业赴青岛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举办“校园宿迁日”50余场,集中开展宣传推介、校园招聘、校地座谈等活动,帮助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全市共引进大专以上各类人才18596人,其中博士、硕士、“双一流”本科1990人。二是实施西楚工匠培育工程。以培养高技能人才、数字技能人才、紧缺行业人才为重点,实施多元化项目培训,培养适岗型技能人才。截至8月份,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3万人次。率先全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直接认定试点,企业通过业绩评定、现场评审等方式对20人认定技能等级。深化产教融合,全市技工院校与网易传媒、风云动画等企业共建8个二级产业学院,培养5200余人。三是实施自主职称评审改革。开展产业人才职称评价“直通车”改革,畅通职称评审渠道,把评价自主权下放企业。首批遴选20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试点,以市场评价为导向,重点突出能力、业绩、贡献评价,有效激发专技人才创新活力。目前,已有400人申报参加企业内部职称评审。

紧盯维权护企,和谐共建优机能。统筹促进企业发展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源头治理、优化服务,实现企业和劳动者权益“双维护”。一是柔性化解争议纠纷。树立调解优先理念,采取“一案五调”工作方法,想方设法化解民营企业劳动争议纠纷,截至8月份,全市为企业调解劳动争议8328件。开展“金牌调解组织”培育活动,在民营企业组建调解组织,把争议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已有33家企业被评为省、市级金牌调解组织。二是暖心关爱新兴群体。创新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实施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美团、饿了么等7家大型平台企业以及通过平台注册接单的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障,分散平台企业的职业伤害风险。全市已办理职业伤害待遇案件39件,支付资金156.04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关系如何认定的法律适用指南》,创新建设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受理新业态用工问题咨询300余件,组织调处争议纠纷81件。三是评选和谐示范企业。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培育行动,对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专题培训、用工指导、劳动关系诊断等“五个一”培育指导服务,通过典型带动提升全市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水平。全市已有111家民营企业获评各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5家。

紧抓政策惠企,降本减负提势能。打出“补、贷、降”等政策组合拳,实行政策“直达快享”,助力民营企业“轻装快跑”。一是扩岗补助强支撑。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稳岗留工12条”,通过给予返乡就业补助、一次性留工补助等,助力企业稳岗留工。到8月底,全市共发放返乡就业补助38.9万元、一次性留工补助45.95万元。二是贷款融资降门槛。进一步降低“苏岗贷”授信政策门槛,将“企业用工人数不得少于20人”调整为“企业用工人数不少于5人,个体工商户用工人数不少于3人”,累计为338户民营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1.48亿元。三是社保助企减成本。延续失业保险降费率政策,实行“免申即享”,企业无需申请即可享受减免福利,为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1.24亿元。实施小微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政策,推行“承诺制”动态管理,减少企业工伤矛盾纠纷。目前,全市有1579家小微民营企业6008人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