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最小单元”,据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消息,截至目前,徐州市发展类村庄所在的1344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成果亮点颇多。以铜山区张集镇梁堂古村落为例,规划寻求传统村落“活化再生”新模式,一期工程已从图纸变为现实,50套石屋整修一新,并嵌入城乡协同“生态富民长廊”,植入家庭农场、房车露营、帐篷酒店、星空民宿等体验型特色旅游模式,打造“徐州城市前花园”,成为城郊古村落规划的示范点。
贾汪区潘安湖街道唐庄村,南接潘安湖景区,北邻青山泉镇区。规划编制从潘安湖全域视角审视其发展,目标是打造国家级“潘安湖”品牌,构建“品牌共创、产业共兴、同频共振”的一体化产业模式,形成景区带动乡村的振兴典范。唐庄整体定位为“三产融合·乡情唐庄”,在旅游格局上促成“白+黑”发展目标,产业功能区上形成“北工南旅”格局,北侧工业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南侧旅游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并加强与周边特色村庄的联动。
邳州市铁富镇油坊村、沟上村和响水溜村,东侧紧邻沂河和银杏湖景区,生态区位优良且旅游优势突出,每年观光人群达350万人以上。3个村庄在规划编制中以银杏苗木为核心要素,完善食住游娱商业配套,融入银杏时光隧道景区,探索“银杏+”产业路径,开发相关产品,打造宜居宜业又各具特色的“杏”福乡村。
村庄规划注重构建多元共生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贾汪区积极探索周边村庄连片规划新路径,打破行政村壁垒,从区域层面整体研究,以茱萸文化为核心、康养为定位,提出动养、疗养、闲养三大养生类型和功能片区,提升区域整体品牌效应。贾汪区茱萸山街道才沃村、许阳村、小山子村和鹿楼村位于贾汪主城区以东,属于典型的景中村和城郊村,片区内有3个国家AAAA级景区,拥有万亩桃林、万亩石榴园等旅游资源,乡村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铜山区科学编制《2023年徐州市铜山区镇村布局规划》,按村庄自然属性和发展潜力精准划分村庄类型,确定2024年度村规编制单元96个,深化版村规18个。全区20个乡镇、街道成立村规编制专班组,全面铺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沛县安国镇建立了徐州市第七个“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工作站,规划师团队多次实地调研,以“理论+实践”模式开展培训服务,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渊源,提出具有沛县特色的规划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