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扬州乡村地区村庄面广量大,建成区外有1003个行政村,857个含有规划发展类村庄。针对乡村面积大、数量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扬州市村庄规划编制细则》,坚持“多规合一”、点面结合、分层分类扎实推进857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其中深化版303个、基础版457个、简易版97个,力求每一个村庄规划实用、管用、好用,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鼓励地域相邻、资源禀赋相近、产业类型相同的乡村地区,采用多村联编方式编制村庄规划,促进资源整合,汇聚发展合力。例如,位于大运河沿线的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采用12村联编方式,通盘考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多重因素,让各村庄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围绕北湖国家湿地公园,邗江区谋划“北湖圈层”乡村振兴示范带,在S611、公瓜路沿线开展多村共编、镇村合编,形成22个村庄规划合编成果,为区域空间腾挪、联动发展提供指引。聚焦打造“三荡河”宜居宜业和美村庄示范片区,高邮市龙虬镇以4个行政村为整体,按照镇、村、户“十有”配建标准,重点规划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实现共建共享。同时整合4个村现有特色产业,统筹项目建设,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创业、家门口致富。
既要在面上广泛编成规划,又要在点上形成规划精品。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山一策”村庄、传统村落、特色田园乡村、绿美村庄等5类重点,强化规划与设计融合,着力打造规划精品,彰显扬州特色。每月开展村庄规划成果“好差评”评选活动,形成“比拼赶超”编制局面,提高编制整体质量。发布全市“规划师下乡”工作站建设标准,设立市级工作站25个,组织10多家编制单位、百余名规划师深入乡村规划第一线,推动规划编制更“接地气”、规划成果更具实用性。
当前,扬州乡村地区的村庄规划和“通则式”管理规定已经全面编成。下一步,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全力做好村庄规划“后半篇文章”,促进规划成果落地实施,同时面对乡村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规划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