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开发园区是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镇江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将今年确定为“园区建设提升年”,制定印发全市开发园区建设提升工作方案。
打造高质量开发园区,是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用地紧张、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园区整合工作开展以来,镇江围绕体制机制、政策规划、资源要素、功能配套等多个方面,动真碰硬破解瓶颈制约,构建“10+11+5”园区发展体系,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2023年省、市重大制造业项目入园率超过90%。去年,镇江全市域“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案例征集活动”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工作方案明确,2024年,全市开发园区计划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较上年增长10%以上,新招引项目符合“四群八链”产业占比达80%以上;市级重大制造业项目入园率提高至90%以上;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应税销售超过5000亿元,主导产业应税销售占比提高至45%;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机构建有率提高至80%;园区工业企业平均亩均税收较上年提高10%;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在全国、全省开发区排名进一步提升,基本建成主导产业明晰、空间布局合理、创新活力迸发、管理运营高效的开发园区发展体系。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镇江将进一步厘清开发园区和属地政府之间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职责,以句容经开区为试点,6月底前形成“三张清单”,即主体开发区全口径权责清单、主体开发区与代管镇(街道)权责边界清单、主体开发区与所辖园区职能分工清单;年底前全市“一区多园”基本完成“三张清单”制定,实现园区与镇(街道)间、园区间职责清晰、统分有序;建立完善“一区多园”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实现主体开发区与所辖园区统一领导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政策保障、统一招商引资、统一目标考核、统一审批服务“六个统一”。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天的招商引资就是明天的项目和产业,加快推动招商体制改革至关重要。工作方案明确,镇江市商务局牵头,推进园区招商队伍市场化、实体化改革,构建“1+1+N”模式,充分调动招商人员内生动力和工作热情。
共建共享机制则为不符合本地主导产业的项目找到了“出路”。工作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强化项目统筹流转,支持没有园区的镇(街道)通过飞地招商、共建共享等模式,与园区在产值、财税、能耗、环境等指标利益方面进行分享,探索建立园区统计体系,研究园区财政转移支付模式。
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是提升园区的重要路径。根据工作方案,今年镇江将明确“一园区1-2个主导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应税销售占比保持每年3个百分点的增速;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系统招引产业链、供应链关联项目,2024年新招引项目中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项目占比达60%以上,2025年起保持在70%以上。
创新引领产业强市,今年由镇江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人才办牵头,在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876”创新引领工程,构建“一区一廊三极多点”的创新布局,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2024年园区内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以上,新招引科技企业200家以上。
就如何提升资源要素保障水平,工作方案也提出了绿色集约发展的基本路径,明确在提高土地配置效率、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的同时,建立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加强园区生态环保、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废物处置利用、清洁能源供应、环境监测监控、风险应急防控等能力,鼓励园区引入环境友好型绿色企业,支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区、碳达峰试点园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