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关注
省气象局局长张晶走进“在线访谈”节目
——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时间:2024-03-23 07:14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

小到生活中增减衣物,大到经济社会发展,气象扮演着重要角色。日前,江苏省人民政府网、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邀请江苏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晶,与网友、读者分享江苏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未来规划。

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气象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关联性不断增强,气象信息、数据等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行各业。“防汛抗旱、应急调度等工作都要求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预警,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保供、海洋经济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发展均需要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也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张晶说。

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湖泊交错,南北气候交接,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面对天气异常变化,江苏气象部门积极主动应对。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江苏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示范体系建设方案》,方案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张晶介绍,江苏气象部门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各项工作。

提升天气监测能力。目前,全省已建成S波段雷达业务观测网,覆盖率达到85%,聚焦强对流高发区和大城市,加密布设局地雷达观测网。地面气象观测站距缩小到7公里,加强湖面、海面和低空垂直探测能力,优化全省雷电监测网,监测精度不断提高。

提升预报预警能力。为提升灾害性和极端性天气预报能力,我省建立灾害性天气扁平化指导流程和速报联动机制,自主研发15项灾害性天气预警关键技术。雷雨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预报产品时空分辨率由1小时、2.5公里提升到6分钟、1公里,在全国率先开展0—24小时龙卷潜势预报,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达46.3分钟,预警准确率达80.3%。

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目前,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可为20个部门提供信息发布,通过20大类媒体渠道一键式发布。省气象局联合省通信管理局建设预警短信绿色专用通道,发布速率全国最高,预警短信3小时全省省内外用户(约1亿人次)全覆盖,可精准靶向发布到乡镇(街道),分钟级送达应急责任人。聚焦乡村、海上渔船等预警“盲区”,接入全省12万个应急广播终端和海上北斗渠道,气象预警可覆盖3000余艘渔船、1.5万个行政村。

拥抱人工智能推动气象科技创新

“作为近代中国气象事业的发祥地,江苏气象事业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张晶表示,近年来,省气象局持续与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华为等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与交流,合力推进技术研发,并与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等多个部门开展密切合作,汇聚气象科教资源优势,凝聚气象科技创新力量。

在创新力量的加持下,江苏省气象台成为国内最早接触、应用并参与AI气象预报技术研发的气象业务部门之一,目前包括大模型在内的AI技术已经在天气预报的多个环节中使用。“从数小时内的短临预报,到3—7天的中短期天气预报,江苏气象部门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张晶表示,江苏气象部门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AI模型与传统气象预报方式实现优势互补。

省内气象创新平台也在不断完善。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合力探索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成果获得评估组充分肯定。持续加强谈哲敏院士工作站、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交通气象野外综合试验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紧密结合江苏需求,聚焦区域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卫星遥感应用和交通气象等领域开展研究,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赛马制”。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气象科普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激励江苏气象工作者不断奋斗、勇攀高峰。

主动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大局

2月21日,江苏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第五次省部合作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明确,将持续支持推进江苏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示范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江苏人工影响天气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

张晶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首先将聚焦主业攻克难点,在总结经验成果基础上持续推进江苏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示范体系建设,牢牢把握极端灾害性天气应对主动权。省气象部门将进一步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密增设湖面、江面、海面及城市群探测设施,加密垂直探测站点,重点增强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12小时以上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分钟级”精准快速发布体系,在强对流易发地区组建强对流灾害防御中心,提升基层强对流应对能力。加快强对流关键技术的协同攻关步伐,推动省级强对流灾害风险预警实验室建设。完善强对流灾害联防联动机制建设,修订省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省、市、县三级“递进式”气象预警服务业务,建立灾害性天气实时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叫应、灾情速报和联防工作机制。

“气象部门还将充分发挥气象事业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主动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大局。”张晶说,将聚焦重点行业继续做好“气象+”“+气象”赋能行动,发挥气象数据作为民生基础数据的重要作用,实现气象服务数字化转型和场景式融入,放大气象服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协调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江苏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我们还将深入挖掘和发挥江苏科教人才优势,建设江苏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张晶说,气象部门将更加密切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战略合作与深度交流,打造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气象科技研发中心和气象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基地。持续加强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集聚资源、开放联合,打出江苏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