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的三月款款而来,黄河故道两侧绿意萌动。为进一步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助力美丽徐州建设,《徐州市黄河故道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出台,至2025年,黄河故道沿线区域将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万亩,实施村庄绿化85个,新建森林步道20公里,打响苏北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品牌。
丰县大沙河、睢宁双沟、铜山大彭、鼓楼、云龙、泉山……美丽的故黄河流经徐州8个县(区)、32个镇(街道),长达234公里。《方案》提出,根据黄河故道沿线地理环境特点、生态本底、自然禀赋和发展基础、生态脆弱性等因素,徐州市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湿则湿、宜游则游,突出地方特色,夯实绿色廊道的生态基底。
按照《方案》规划,至2025年,黄河故道沿线区域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3.5万亩;新建和更新完善农田林网12万亩;实施村庄绿化85个,其中新建和改造提升省级绿美村庄30个;新建湿地保护小区2处以上,区域湿地保有量稳定,黄河故道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加强森林、湿地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森林步道20km;黄河故道沿线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显著提升,高质量的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形成。
如何将“规划图”变成“实景图”?《方案》从六个方面制定13项措施:
科学提升森林质量。挖掘造林绿化潜力,进行生态斑块增绿、补绿,消除空斑、断带。构建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促进森林结构调整、优化,增强森林的固碳增汇功能。
建设黄河故道沿线林网。结合黄河故道沿线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针对黄河故道干旱、风沙等灾害易发的特点,实行多林种灵活布局,乔灌草合理配置,带、网、片、点有机结合,生态、景观、经济效益兼顾。
打造黄河故道绿色生态家园。实施绿美村庄建设211提升工程,增加村庄绿量,体现绿化特色,发挥村庄绿化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在丰县、睢宁有序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科学规范湿地名录、分级管理、各类湿地利用行为,维持区域湿地资源保有量稳定。努力推动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各类保护形式建设,扩大湿地保护面积。
加快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在保障黄河故道沿线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的前提下,引导鼓励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或特色经济林果产业。以黄河故道沿线已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基础,进一步挖掘利用各类生态旅游资源,打造黄河故道绿色生态旅游走廊,打响苏北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品牌。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编制完成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防火,常态化开展森林资源监查。
“黄河故道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将从保护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发,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景观多效益兼顾,绿色美、生态美、田园美、文化美多美叠加,全方位、多维度、高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推动沿线重要林、草、湿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坚持政府引导、广泛参与,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融合,共建、共管、共享的开发模式,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