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版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方动态

泰州市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4-04-15 09:38 来源:泰州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面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农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近日,泰州市正式出台《关于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泰州“新路径”。

强化一种理念

《实施意见》首先要求强化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的理念。

所谓“片区化”,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突破行政界限壁垒,集聚优势,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推进区域内乡村全面振兴。

“全要素”,就是通过提高农地配置效率、加快产业整合升级、提升宜居宜业环境、加强公共产品供给,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从事涉农产业、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市场化自由流动,更加充分、更加全面、更有效率地推进乡村振兴。

“统筹推进”分为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在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以市(区)为单位,选择一定区域内基础条件好、产业特色明显、乡村建设水平高的镇村,划定为一个片区。在此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和发展要素,将其打造成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示范片区。第二层含义,就是在一个片区内要做到“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可以有效防止投入碎片化,解决发展均衡性难题;有效防止路径单一化,解决建设同质性难题;有效防止产业低端化,解决产业互补性难题;有效防止资源分散化,解决发展持续性难题。

构建两种机制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首批打造10个片区,市级层面择优支持打造3至4个重点片区。到2030年,片区规划基本覆盖所有规划发展村庄所在行政村,片区政策体系趋于完善,探索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具有泰州特色的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经验,乡村振兴由“串点成线”迈入“强片拓面”新阶段。到2035年,片区之间既协同发展,又各具特色,呈现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蕴含泰州产业兴旺之美、乡村风貌之美、农民富裕之美、农村善治之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泰州样板美好愿景得到充分展现。

为此,《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两种机制,即工作推进机制和建设运营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要加快建立片长制度,片长由市(区)负责人担任,副片长由各市(区)在联席会议重点成员单位正职、中心镇党委书记中择优确定。同时,建立有效管用的运营机制,探索“企业运营+金融资本支持+社会资本导入+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鼓励招引有经验的专业运营团队运营,片区根据各自情况成立强村公司,盘活整合内部资源,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打造“三生”空间

《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国土空间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推进乡村善治和乡风文明”八项重点任务,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片区建设,实现乡村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是其中的关键。

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就是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上,按照沿江圩田平原、通南高沙土平原、里下河河网圩田平原等三个农业类型区,把握其水系特点、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地域特征,充分挖掘区域自然生态禀赋、历史文化资源和农业文化遗产,放大优越地理空间优势,发挥规模效益,全力优化国土空间提升新格局。

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则是统筹推进片区全域国土空间整治,强化功能定位,顺应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精准落地规模性和竞争力强的产业业态,跨镇、跨村进行优势资源整合、整体打造。

打造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通过强化农村生态保护和治理,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在乡村风貌塑造上留住“形”,在传统肌理上留住“韵”,在文化内涵上留住“魂”,充分展现泰州水城水乡的地理风貌,绘就“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美丽乡村水墨画。

用活四大要素

在八项重点任务中,只有做足做活土地、产业、资金、项目这四篇大文章,片区发展才会激发出无限生机。

做好土地的文章,就是要综合利用“高标准农田整治、小田变大田、零散庄台搬迁撤并、设施农用地改造提升”等手段。

同时,用好飞地模式,为片区发展提供更多建设空间、产业空间。各地要充分利用片区内镇村原有的特色产业基础,规划好产业定位,落实好产业导入,统筹推进特色产业组团式、差异化、互补性发展,突出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

创新资本投入方式,积极探索“企业+金融资本(乡村振兴贷)+社会资本”的资本投入新模式,撬动社会资本资金回流、项目回归、资源回溯、人才回乡,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助力作用。

在项目建设上,做好双向文章。首先,片区要抓紧排出年度项目需求清单,建立项目库,以支撑性、关键节点性项目推进片区化建设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针对年度需要落地的项目,尽量向片区倾斜,支持片区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