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境内的黄河故道西起徐洪河,经淮安市张福河入洪泽湖,全长114.3公里,区域面积约1665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190万人。近年来,宿迁市立足“江苏生态大公园”发展定位,围绕把黄河故道两岸打造成具有宿迁特色的生态富民廊道,制定形成总体规划统揽、七个专项规划支撑的“1+7”规划体系,全面加快绿色水美生态廊道、富民增收经济廊道、城乡一体示范廊道、文旅融合展示廊道“四个廊道”建设。系统实施河湖连通、路网联通、土地整治、产业集聚、文旅融合、环境整治等八项工程,累计竣工项目515个,完成投资607亿元。
一是夯实绿色水美生态廊道基底。围绕到2025年区域水质达标率100%、林木覆盖率达28%的目标,系统推进生态保护、生态提升和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水源涵养、“百河整治”等工程,同步实施农田林网、道路林网、湿地林网“三网合一”绿化工程,加快打造“一链串八心”的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生态链,切实增强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截至目前,新建生态河道273公里,植树造林2.25万亩,提标建设湿地公园2处,区域水质达标率100%,绿地覆盖率达44%,成功创成省淮河流域第一批“幸福河湖”,有力擦亮“江苏生态大公园”品牌。
二是提升富民增收经济廊道成效。始终把产业作为发展之基、富民之源,围绕到2025年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村均收入80万元以上目标,依托廊道沿线覆盖率达74.7%的高标准农田资源优势,全力推动河蟹、食用菌两大产业集群和稻米、绿色蔬菜、精品林果三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壮大,加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目前,沿线优势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7万亩左右、群链综合产值170亿元,累计建成农业重大项目198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5家,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园3个,发展竞争力和富民带动力显著提升。2023年实现村均经营性收入77.6万元,高于全市平均7.3万元。
三是构建城乡一体示范廊道格局。加快推进黄河故道沿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实施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空间治理,有序推进农房改善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组团。截至目前,区域公路总规模达234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68.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苏北及全省平均密度,累计实施农民住房改善项目44个、5.6万余户农民群众圆了安居梦,已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7个、沿线所有规划发展村庄全部建成美丽宜居乡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四是丰富文旅融合展示廊道内涵。围绕到2025年廊道沿线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年收入50亿元以上的目标,以皂河古镇、洋河酒文化特色小镇为重要节点,充分挖掘黄河故道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潜力,扎实做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章,充分释放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目前,投资20亿元的皂河龙运城投入运行,酒都公园、酒街、新盛街、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等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累计建设各类旅游景区30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已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古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2023年,区域接待游客620.3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63.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