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增绿让城市更“自然”
这些年,徐州不断开展“增绿”行动。截至2023年年末,徐州建成区绿地率达42.16%、绿化覆盖率为43.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75平方米。生态绿色已成为徐州城市发展的“主色调”。
上个月,大龙湖(东岸)增加了开放共享面积59000平方米、开放林下空间1000平方米、草坪面积58000平方米。
徐州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建设,计划均衡布局多个社区公园,以打造便捷、舒适的“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为目标,让市民能够在短距离内享受到绿意盎然的休闲空间。
为了有效推进这一计划,徐州出台《徐州市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徐州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管理指引》以及《深入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为徐州市的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保障。
绿化让城市更宜居
2024年2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徐州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的若干措施》,从政策的角度,强调了高品质住宅需要强化住区绿化景观设计。
近年来,徐州市先后实施了迎宾大道、三环南路、城东大道以及徐韩公路等快速路绿化工程,依次串联公园、绿地、河湖及社区,深入推进山水与城市、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兼具市民绿色出行、生物迁徙、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等功能,初具“两带一环四廊”的绿道空间骨架,初步形成“城市休闲型绿道”“滨水游憩型绿道”“公园休闲型绿道”等各具特色的城市高品质绿色开放空间。
如今的徐州,真正实现了“城市之中有公园”到“公园之中建城市”的理念转变,为市民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绿色生活环境。
“无废”让城市更绿色
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徐州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制度保障、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徐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与《徐州市快递业促进条例》相继实施,结合已有的《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和《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共同为徐州市建设“无废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法规支撑和制度保障。
处置能力、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据徐州市无废办相关数据,5年来,徐州“绿循环”成效明显,目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达97%,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危险废物全量安全处置。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的48项考核指标达标率100%,14项体系任务及10项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城市绿色底蕴更加深厚。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月星环球港、贾汪吾悦广场等5家商业综合体申报国家级绿色商场。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市区基本形成“4+8+85”三级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网络节点。截至2023年年底,徐州市共有营业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货车1738辆,较2020年增长2758.7%。
2024年,徐州市将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