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危污乱散低”资源配置改革,通过实施用地生态整治、用地提质增效“两大工程”,持续推进“资源优配增效、空间优化重塑”的“常州模式”,将自然资源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路越走越宽。
常州市高质量编制《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统筹布局全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常州市工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兼顾区域态势、产业基础、研发支撑、空间底盘四大维度,合理划定产业集聚区及主导产业方向。同时,伴随“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专项规划的编制,全市识别规划范围内“危污乱散低”用地总规模20余万亩,完成“十四五”低效用地再开发调查入库12.5万亩,明确生态腾退区、转型升级区、保留提升区的范畴,从发展导向、功能定位、用地控制及适用政策等方面确定出清提升的方向。
改革重点聚焦“457”,即电镀、涂料、铸造、印染4个行业,玻璃钢、汽摩配等5个特色产业集聚区,以及全市7个板块工业片区(集中区)。通过收购储备、增资技改、增容扩建、僵尸企业盘活、成片开发、综合整治等多种开发方式,有效推动各处低效建设用地的盘活与利用。
2023年9月,作为全国首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常州市统筹全局,盘活空间资源适应民生所需,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新模式。作为实践中的最大亮点,常州市打造了一批极具地缘文化特色的主题“口袋公园”,提升了城市空间品质,改善了民生福祉。截至目前,常州市已建在建口袋公园15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