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多举措努力打造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
时间:2024-09-24 16:16 来源:扬州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近年来,扬州市锚定“现代化教育名城”建设目标,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为教育质量的“挖潜点”,不断提升协同育人的专业化、网络化、协同化水平,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向心力”、赋予“加速度”。2024年1月,该市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设区市。

一是坚持“专业+X”引领,描绘协同育人“愿景图”。该市坚持“建好中心、辐射全市”的工作思路,依托现有场馆,采取“三中心合一”模式,精心打造了党建文化中心、协同育人实验区实践中心、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体验教育中心,集成文化展示、综合实践以及生命安全与健康体验等多种育人功能。先后成立“扬老师润心工作站”、家长学校总校、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中小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并在中心驻点运行,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同时挂牌市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目前,该市已设立了协同育人实验区智库,并成功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担任智库首席专家,为实验区建设建言献策、传经送宝。

二是注重“X+网络”施策,织密协同育人“关爱网”。该市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铺开地图”式扩充社会育人资源库,让广大学生和家长“触手可及”。用好物质文化遗产,系统设计特色课程和实践活动,讲好扬州历史文化名人的家教家风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聚焦家长育人理念不科学、存在家庭教育扭曲或缺位等问题,以“场所共用、资源共享、节俭办学、务求实效”为原则,全面建成了市、县、校三级家长学校。针对祖辈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社会心理咨询服务资源不普及等现实困境,该市专门成立了“扬老师润心工作站”。同时,该市定期推送协同育人提醒贴士,精心制作扬州协同育人精品课程和特色资源包,面向社会宣传推介。

三是聚焦“三协同”发力,画好协同育人“同心圆”。针对乡镇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等实际情况,该市在乡镇学校建立了“1+1+N”网络化关爱共同体,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关爱。该市把各部门各司其职、联动配合作为做好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着力健全机制、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将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做好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建好队伍、锻炼师能、锤炼师德。精心培育家庭教育队伍,遴选培育了一批优秀家长学校校长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该市把深化学校和属地联动配合作为关爱困境儿童的重要保障,着力摸清底数、理清思路、精准帮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