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林长制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盐城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完成新造林2.2万亩,完成盐碱地造林4756亩,新建和更新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约29.1万亩,建成绿美村庄55个,新建扩建湿地保护小区47处,互花米草治理、造林绿化、湿地保护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多措并举,绿色底蕴更加凸显。超额完成造林任务。在荒地、盐碱地、沿边隙地挖掘造林潜力,全市共完成新造林2.2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37%,其中新增造林5600亩。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市本级落实专项经费30万元,对19株长势衰弱或生境较差的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编制出版《盐城的古树名木》,拍摄《寻踪盐城古树名木》宣传片。精准保障用林需求。紧扣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和民生实事,全年完成78个永久使用林地项目报批,使用林地面积合计1089.7亩;保障苏北灌溉总渠堤防加固工程林地采伐指标1290.77亩、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林地采伐指标6565.39亩。新建和更新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约29.1万亩,建成绿美村庄55个,其中申报省级绿美村庄26个。累计投入约6122万元,先后建成东台黄海森林、盐城珍禽保护区、盐城林场、大丰区林场植物园、响水县云梯关和盐城花样年华等6条森林步道,总长约60公里。
综合治理,林业生态更加厚实。摸清林业资源家底。落实省下达的79.89万亩林地保有量指标,推动林地(含公益林)落界上图;加快林草湿沙普查,各地均已完成不一致图斑核对和第二轮区划调查。加强湿地保护。全市新建、扩建湿地保护小区47处,新增湿地保护面积1.5万公顷,全市湿地保护率预计达到51.22%,自然湿地保护率预计达到66.28%,分别提升1.82%和2.38%。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绿盾、清风、林安等专项执法行动;市湿地和遗产保护中心开展全市越冬鸟类专项调查;盐都区开展“爱护野生动物,共享和谐自然”主题活动;东台市、大丰区引入商业保险,探索野生动物致害补偿试点。
底线思维,专项工作更加高效。互花米草治理走在全国前列。全市累计除治互花米草27.6万亩,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二,提前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互花米草入侵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碱蓬、芦苇等原生盐土植被面积和质量实现双提升。森林防火连续多年保持“零火情”。全市各地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完善网格化管理,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新建2个县级智能监测预警中心,新增防火卡口监控9个、森林防火道路36公里、隔离带28公里、人工瞭望塔1座、集中焚烧设施5处,连续十多年保持“零火情”。
下一步,盐城市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把“林长制”各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到位,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