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参加培训,得专门跑到镇上报名。现在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几分钟就能报上名,太方便了!”来自灌云县的李万富是不久前举办的2025年“新农匠”农机服务组织带头人省级重点班学员,他对“农技耘”APP线上的报名方式赞不绝口。
这是江苏新农人培育数字化服务的缩影。今年我省借助“农技耘”平台新农人培训服务板块,实现政策信息一键推送、报名流程在线完成、培训产业自主选择,惠农服务精准直达“指尖”,让更多农民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得培训机会。
立体培育,链条更完善
同样大感便捷的还有来自淮安市淮安区的学员金尧。今年56岁的他,是2025年“新农服”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负责人能力提升省级重点班的学员。“一开始我还担心操作不来,点开一看,每一步都写得清清楚楚,根本不用找别人帮忙,自己就搞定了。”金尧笑着说道,“成功提交后,我还犯嘀咕,这新报名方式靠不靠谱?没想到,没过几天,工作人员就打来电话,通知我开班时间和培训地点,这下彻底没顾虑了。”
今年以来,江苏以加快推进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构建新农人立体培育矩阵,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依托“云上智农”“农技耘”等线上学习平台,向农民提供录播视频、在线图册等学习资源。农民可以结合农时农情以及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实现覆盖面广、方式灵活且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线下课程安排专家老师与农民面对面,通过现场教学与田间实操的方式,讲解农业技术,探讨产业发展,将线上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力,增强课程的直观性与互动性。
我省通过“集中教学+跟踪指导”的方式,集中组织新农人开展理论学习、政策解读、技能培训、实践教学、观摩交流等活动;组织新农人赴境外研修,拓宽视野、对接合作渠道;集中教学结束后,开展跟踪指导服务,持续关注学员的成长和产业发展情况,建立学员与指导专家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此外,江苏还通过打造“头雁驿站”,支持学员交流互访,形成长效孵化机制;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探索培训与就业创业深度融合路径;统筹用好项目扶持、信贷保险支持、学历提升等保障措施,同步推动地方因地制宜出台支持举措,不断提升新农人服务保障能力。
聚焦需求,内容更精准
来自淮安市淮安区、33岁的季永坤是“新农服”省级重点班的一员,他说:“现在正是田间忙着管水施肥、准备秋收的关键时期,时间紧得很。手机上报名,不耽误工夫,教的内容也非常贴合实际,是我们最需要的,太解渴了。”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我省聚焦“新农创”“新农匠”“新农商”“新农服”“新农干”等5支队伍,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2025年,全省计划培育20249人,其中,培育“新农匠”5267人,锻造精于农机操作、现代种养技术的技能骨干;培育“新农创”6703人,培育眼界开阔、敢于拓展的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新农商”3707人,打造精通电商营销、品牌运营的农产品流通达人;培育“新农服”4572人,培养服务农业生产全链条的社会化服务能手;培育“新农干”514人,配合省委组织部实施“定制新农干”培育工程,首批定制本科生313人,新增大专生201人。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围绕行业急需的问题和产业存在的短板,我省分别开设省、市、县专题班和省级重点班,进一步细化分层分类的培育路径。省、市、县三级联动,开设农机手技能提升、渔船安全生产、经营主体数字化应用、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等四类专题班37期。
省级层面聚焦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开设15期重点班,着力培育一支能够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市、县两级立足区域特色与农民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涵盖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培育和文明乡风建设素质素养提升三大工程培训,全面培育本土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县级结合首批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县域内统筹多个乡镇,分区域安排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就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培训精准性、及时性和便利性。
可看可用,阵地更全面
记者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为夯实教学阵地建设,我省增强农民实训实践环节,推进新农人实践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目前,累计入库的农民田间学校达839所,其中76所获评2025年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编制“现代种植业+农文旅”等主题现场教学路线,为学员提供可看、可学、可用的实境培训场景;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坚持“村庄是教室,村干是教师,现场是教材”,让学员深入村庄,学习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我省印发《江苏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人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全省农民教育培训质量。通过组织开展师资培训、教学研讨、观摩试讲、说课大赛等系列活动,持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全省现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共享师资30人。
此外,我省还加大优质教材资源供给,印发《江苏省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强化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推广与应用。开展全省优质农民教育培训教学资源推介工作,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资源建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从“指尖”报名的便捷体验,到新农人队伍的精准培育;从强化全链条培育模式,到培育资源的日益丰富,江苏积极构建新农人立体培育矩阵。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学员,正通过培育赋能,掌握新技能、开拓新思路,成为带动乡亲共富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