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清晨,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在鞭炮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天。对于东罗来说,今天的鞭炮为一场“世界级的喜悦”而鸣——该村入选2025年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这是江苏乡村首次获此殊荣。2017年6月,江苏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兴化市政府、东罗村村集体、南京万科三方携手,采用“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的创新合作模式,以东罗村为“试验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同年8月,东罗村入选首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2018年,东罗村入选“中国最美村镇”;2019年,东罗村跻身“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东罗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此次斩获世界级荣誉,是对其独特发展路径的更高肯定。我们不禁好奇,乡村振兴路上,“碧水东罗”试验了什么?
“克制”的乡村营建,保留村落传统风貌
清晨,民宿保洁员江阿姨手提吸尘器开始一天的工作;咖啡馆主理人高庆英在清洗咖啡机;村民食堂主理人罗忠瑶在为民宿客人准备早餐……这些东罗村村民,已经习惯了这种“新式乡村生活”。
东罗村东邻千垛景区,南接平旺湖,北有800多亩千岛果园产业带。村子标志性景观是碧水与油菜花交织的垛田奇观。千年以来,一代代兴化人挖河取土,垒土成垛,创造了绵延至今的“大地艺术”。如今,这一独特的农耕系统已成为世界农业文化和世界灌溉工程双遗产。
十年前的东罗村村舍凌乱,公共卫生堪忧,村里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河道漂浮物遮住了清澈的河水。万科将其在城市发展中积累的系统性规划与精准改造能力运用于东罗村改造。“碧水东罗”项目运营负责人蒋威告诉记者,改造并非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保留村庄原有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利用现有建筑、景观、空间等进行“针灸式改造”,最大限度保留村落的传统风貌,延续村落历史记忆。
东罗村村庄布局有“南旧北新”的特点,老街巷中保留着近150套老庄台,还有1套民国风格的百年老宅。其中,东罗大礼堂作为村落的历史记忆保留完好。村庄整体规划策略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建筑点式改造,以景观线路串联起大礼堂、村民食堂等公共建筑,并带动村民对房屋自发更新,提升村庄整体风貌。
留住村民,便留住了乡村的魂
记者在东罗村随处可见“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巧妙平衡:干净的巷道和公厕,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现代化的新能源充电桩,机械化的清洁工具,夜晚的氛围灯光,这些颇具现代气息的元素悄然融入水乡画卷。九栋民宿沿平旺湖岸线展开,由一条曲折的小径串联。建筑风格是泰州传统民居的青砖黛瓦、硬山屋面,空间布局以院落为中心,前院连接着田园小径,后院可饱览湖景垛田。这片民宿区既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也完美地平衡了村落整体环境,为东罗村增添了一份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趣。
56岁的晏德贵原本在外打工,看到村里旅游日渐红火,便返乡经营小卖部,兼做小饭馆,还将自家楼房加盖一层改造成民宿。如今,儿子、儿媳在村里就业,孙辈就近上学。“儿子、儿媳就在家门口上班,我没有成为留守老人,孙子也没有成为留守儿童。村里成了旅游村,但我们还能继续生活在这里,特别满足!”晏德贵说。
留住了人,就留住了乡村的魂。东罗村党支部书记罗国康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东罗村此次获奖的加分项。“保留村民的生活方式与农村的生活气息,让游客的体验不那么商业化,而是更贴近真实。”在他看来,村民的幸福感也是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需从更广维度考量
兴化市政府、村集体与万科三方共同成立的平台公司——兴化市万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东罗村的建设与运营。其中,万科负责经营性载体的投资与整体运营,兴化市文旅公司负责基建与房屋收储,村集体则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村民不仅可就业创业,还能通过集体持股享受分红。
此外,东罗村特色农业品牌“八十八仓”与科研机构及当地企业合作,从品种、种植到营销全链条投入,现已形成“壹禾壹斗”兴化大米、“青田萃”大麦若叶青汁、“珍膏兴”红膏蟹等产品线,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农业IP“八十八仓”与文旅IP“碧水东罗”互为依托、相辅相成。蒋威表示,“有了‘碧水东罗’的名气,‘八十八仓’更有根基与故事;而‘八十八仓’的销售收益亦可反哺文旅,并在各个环节带动农民增收。”
文旅产业带来的增收同样可观。旅游旺季,民宿日日满房,带动不少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村民罗中坤的“伍缘民宿”里,常坐着慕名而来的游客,他用一桌桌地道的兴化土菜款待八方来客。
如今的东罗村,“乡愁”变成了“乡甜”。年轻人回来了,曾经的“空心村”热闹起来,不少青年做起农产品直播,将兴化特产卖向全国。近几年,东罗村人均收入持续增加,2024年,东罗村实现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5万元,同比增长5%;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6元,同比增长8.1%。
10月17日,当罗国康在大会现场接过联合国旅游组织颁发的“最佳旅游乡村”授牌时,喜悦与压力并存:“下一步该如何用好这张世界级名片?我们能否接得住这波流量?”
这不仅是对东罗村的考验,也是无数乡村探索振兴之路的共同课题。东罗村的答卷,或许正藏在那袅袅炊烟中——最美的风景是人与乡村的共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