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方动态
东台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
时间:2025-10-02 07:05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清晨,以热气腾腾的鱼汤面开启味蕾之旅;上午,漫步黄海森林公园轻嗅草木芬芳;下午,在条子泥湿地赶海踏浪;傍晚,于海春轩塔沐浴落日余晖;夜晚,融入西溪古镇灯火璀璨的市集……在东台,这些多层次、沉浸式体验正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感受“诗与远方”的完美交融。

近年来,东台市紧扣“文旅强市”目标,构建“世遗引领、非遗示范、乡村带动、全域联动”新格局,走出一条文化价值驱动、生态人文互促的县域文旅融合创新之路。日前,东台市成功入选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系盐城唯一。

作为江苏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东台坐拥百万亩世遗湿地、6.8万亩平原森林,非遗与文保资源丰富。近2万家文旅企业在此集聚,形成文化制造、影视创作、非遗工美、旅游度假四大特色产业,实现景区、街区与特色点位串珠成链。黄海森林公园转型旅游度假区,入选绿色旅游案例;西溪天仙缘景区获评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省级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2025年江苏影视剧热门取景地;实景演出《天仙缘》生动再现国家级非遗“董永传说”,入选首批全国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来自山西的游客吴昌轩夫妇赞叹:“这里的烟火气和夜间文旅活动别具一格,是一次身心愉悦的独特体验。”

空间重塑成为东台推进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海陵大桥南侧37公顷绿地变身露营基地,市中心2公里沿河老工业区改造为休闲街区,沿海3个生产基地转型工业旅游点。300公里交通道路串联景区与乡村,5处农贸市场调整为美食夜市,东台西瓜等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为文创伴手礼,既激活了闲置资源,更提升了经济与文化价值。

在文化赋能方面,东台系统梳理三大文化脉络:非遗领域,发绣新晋国家级非遗,陈皮酒工旅艺术中心、晏溪书院成为传统文化体验新空间;红色文化方面,新四军一师纪念馆、巴斗老船长之家等被纳入旅游动线;农耕文化方面,打造“14镇18村”乡村旅游体系,建成10余个特色场馆、6个民宿集群。五烈镇甘港老家景区以“一馆三园”为核心,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通过特色民宿、农家乐、田园小火车等项目,将美丽景色转化为美丽经济。

通过创新融合模式,东台不断丰富文旅体验。“生态康养+旅游”围绕中医药文化旅游、森林康养、乡村旅居等特色,推出10条康养线路、20条定制线路,打造6个特色康养示范区,获评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单位、省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黄海森林公园依托“天然氧吧”优势,布局花间亭静林酒店等高端业态,引领“森系”康养新风尚。条子泥湿地通过“微地形改造+封闭管理”,建成720亩高潮位栖息地,记录鸟类增至414种。

“乡村+旅游”打造S352沿线特色田园、G344沿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带,建成西瓜博物馆等14个特色展馆。弶港镇引导村民将闲置住房改造为民宿,巴斗、八里两村建成32栋民宿、140间客房。巴斗居委会副主任王潘华表示,巴斗正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国家级民宿品牌。“体育+旅游”引入黄海湿地骑行、半程马拉松、足球邀请赛等赛事;“街区+旅游”打造6条特色街区,推出星光集市等多元场景,并引入“苏超”赛事直播,持续提升文旅吸引力。目前东台市已推出130多条文旅线路,游客满意度达93.6%。

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为融合发展提供保障。东台将文旅融合列为重点工作,出台专项规划和用地政策,五年预留产业用地95.35公顷,保障1700公顷预留空间,优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方联动”的产业生态。截至目前,东台已连续6年跻身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条子泥湿地、西溪天仙缘、黄海森林公园等项目获国家级、省级荣誉20余项,乡村文旅板块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村和精品线路,县域文旅融合的“东台实践”正持续释放示范效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