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江苏
人均预期寿命超过八十岁 江苏整体迈入“长寿时代”
时间:2025-10-21 07:06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10月20日,省民政厅、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医疗保障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发布《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年)》。这是我省连续第17年发布该报告,内容涵盖全省及13个设区市的人口老龄化状况与老龄事业发展成效。

省民政厅副厅长邱泽森介绍,2024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进展呈现出常住人口首次零增长、老年人口增量略有回调、出生人口数小幅回升、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依然相对年轻等几个特点。

2024年,我省新增老年人口86万,增量较上一年略有回调。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21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594万人,占比18.7%,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

江苏已整体迈入“长寿时代”。全省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年人口为325.42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5.29%。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8811人,较上年增加128人。其中,南通和徐州两市百岁老人数量均超千人。南通作为全国首个获国际自然医学会认证的“世界长寿之都”,每百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206人。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2024年我省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反映出医疗卫生体系的持续完善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稳步提升。

邱泽森介绍,截至2024年末,全省60—64岁低龄老年人口为581万人,较上年增加65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增量的75.6%。这批“60后”新晋老年人普遍具备知识、技能与经验优势,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社会参与意愿强烈。第五次全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省老年人口中具有高中(含技校/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达15.87%,较10年前提升4.5个百分点,显示老年群体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潜藏丰富的“第二次人口红利”。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报告》指出,江苏正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统筹推进老龄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省老龄委已调整至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序列,成为全国首个由党委领导的高规格省级老龄议事协调机构。

在银发经济布局方面,我省重点推动老年产品制造、养老服务、抗衰老产业三大领域十大方向加快发展,积极布局银发经济新蓝海。目前,全省已有19家单位申报建设银发经济特色园区。适老化消费新场景持续涌现,共有59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入选国家推广目录,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康养旅游融合业态也蓬勃发展,6个项目入选《2024年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名录》。长三角地区共建旅居康养协同机制,确立我省长三角旅居养老基地100家、健康养老目的地25个。

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省13个设区市已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超过6344万人,规模为全国之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208元提高至228元,实现“十四连增”。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按人均3%的幅度上调,并加大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倾斜力度,惠及全省1106万退休人员。对25.4万低保家庭老年人实现应保尽保,保障金按不低于低保标准10%的比例上浮;对18.3万城乡特困人员落实应养尽养,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全年向12.87万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护理与服务补贴共计1.08亿元。此外,江苏在全国首创养老护理职称制度,成为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突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