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江苏
沪苏湖高铁、常泰长江大桥等迎来通车后首次国庆“大考”
路网协同,畅享新基建“一路生花”
时间:2025-10-07 07:25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以前绕路要1小时20分钟,如今过桥仅需20分钟!”10月6日,站在常泰长江大桥滨江收费站外,扬州自驾游旅客王磊望着川流不息的车道感慨道。这个国庆长假,沪苏湖高铁、常泰长江大桥、宁扬长江大桥等一批江苏重大基础设施迎来通车后的首次国庆“大考”,也成为检验“基建连民心”的真实窗口。

清晨的苏州南站,沪苏湖高铁G3091次列车缓缓驶出,车厢内座无虚席。“这条高铁把太湖沿岸景点串成了‘珍珠链’,我们一家乘高铁逛周庄、游南浔,还在盛泽站偶遇文艺演出,旅途一点不枯燥。”上海游客李静翻看着手机中的照片与视频,笑意盈盈。作为沪苏湖高铁与通甬高铁的“十”字交会枢纽,苏州南站以独具江南特色的“六边形”站房亮相,成为集高铁、城际、轨交、水运、停车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枢纽。

一条高铁,激活一片区域;一座车站,温暖一方百姓。数据显示,9月29日至10月6日,苏州南站累计发送旅客11.4万人次,盛泽站累计发送旅客4.3万人次,沿线站点客流表现亮眼。这条高铁不仅串起上海虹桥、浦东、杭州萧山、嘉兴南湖等四大机场,更推动“空铁联运”迈入现实;盛泽站半小时内可到达上海虹桥、苏州北站和嘉兴南湖机场。这让“一小时通勤圈”“30分钟黄金圈”从愿景走向生活。

过江通道同样迎来流量“大考”,且数据表现尤为突出。在常泰长江大桥管控中心,电子大屏上数据跃动,实时反映通行态势。“早高峰以苏通锡往泰州方向为主,晚高峰呈现反向潮汐,整体运行平稳。”常泰长江大桥指挥调度中心主任王华介绍,截至10月5日,大桥日均断面流量达90374辆,国庆首日更顶住10万辆次的考验。宁扬长江大桥10月1日车流较平日激增850%,约1.9万辆峰值,预计7日、8日返程高峰流量在1.2万至1.5万辆,高峰时段集中在14时至18时。

大桥畅通是基础,路网协同才是关键。面对大流量,江苏交通部门提前部署“十项硬措施”,构建“点上精准管控、面上协同联动”保障体系。常泰长江大桥依托“智慧运营管理平台”,整合电力、结构健康监测、车路协同、多源事件识别等系统功能,形成“水、路、空”一体化的智能感知和数字运维体系,显著提升事件发现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没想到剐蹭后半小时不到就撤场,还不用掏拖车费!”泰州司机陈师傅点赞的,正是自9月1日起江苏全省实施的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新政——拖车与吊车服务费用全部免收,江苏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高速公路救援拖车、吊车服务全免费的省份。“截至目前,大桥累计主动识别异常事件200余条,准确率超95%。清排障作业平均每日9起,均实现半小时内撤场。”常泰长江大桥管理处处长章正涛告诉记者。

宁扬长江大桥则在保畅中升级服务,将收费站打造成“迷你服务区”。“面对长途过境与短途探亲、旅游流叠加压力,我们节前联合宁通支队第一大队、高速交警开展‘地毯式’排查,清除桥面、涵洞安全隐患,利用无人机巡查消除高护坡隐蔽风险。”宁扬长江大桥路段指挥中心主任郝思文表示,节日期间,龙潭、龙山两处收费站前置驻点的清障力量24小时待命,配备重型清障车、防撞缓冲车等专业装备,实现轻微事故“快处快撤”。此外,辖内收费站设置临时就餐点提供热食补给,配备新能源充电桩满足补能需求,截至10月6日,已累计为300余人次提供服务,让风尘仆仆的旅途多了一份暖意。

更让人暖心的是,铁路与文化同行。沪苏湖高铁盛泽站内,“双节同庆,旅途同行”快闪演出接连上演,民乐合奏《喜洋洋》《紫竹调》、京剧《管叫山河换新装》、二胡独奏《北京有个金太阳》、舞蹈《太湖美》《芒种》及乐队演唱等节目轮番登场,让旅客在候车间隙感受江南文化魅力,营造出“列车未动,文化先至”的出行体验。

夜幕降临,沪苏湖高铁的灯光划破夜空,常泰长江大桥的斜拉索映着星光,宁扬长江大桥收费站暖光依旧。这个假期,江苏新基建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传递出交通发展的温度与速度。

“桥连南北,路通东西;畅行背后,是民生温度。”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高速公路免费救援到跨江大桥智慧保畅,从高铁成网到服务升级,这是新基建的首张国庆“答卷”,也是一场关于畅通与温暖的接力。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更多民生工程正拔地而起,持续书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交通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