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江苏
双节同庆需求大 远行近游玩法新
—— 国庆中秋假期江苏文旅市场观察
时间:2025-10-09 07:06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山河壮丽千秋秀,家国团圆一梦融。国庆假期恰逢中秋,江苏各地晴雨交替的天气未挡人们的出行热情,各大景区红旗飘扬、欢歌回荡,多个景区门票约满、古镇街区人头攒动……8天假期,外出旅游与返乡团圆交织,长线游与周边游订单齐涨,深度化、个性化出游需求爆发,文体商旅融合成为假日消费新趋势。

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10月1日—8日,全省接待国内游客6075.15万人次,游客总花费644.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8%和23.73%,日均分别增长8.92%和8.26%。

国庆+中秋,时节特色明显

在国庆中秋双节加持下,假期旅游市场合家欢氛围浓厚,游客中家庭客群占比超八成。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假日里掀起红色旅游热潮,各地也推出相关活动,持续点燃红色旅游热情。

假日里,连云港市各大景区红旗飘扬,纷纷设置“欢度国庆”花海、“我爱中国”打卡墙等供游客拍照,渔湾景区等将红色主题与自然景观融合,主办红歌快闪等主题活动,在文旅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我们希望寓教于‘游’,让国庆带孩子来游玩的游客,把课本里的内容变成看得见的记忆。”连云港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体验传统中秋文化是另一大出游主题。国庆假期首日,美团旅行发布热度TOP10景区榜单,牛首山成为省内唯一上榜景区。国庆假期,牛首山景区内《一念牛首》《月满牛首 千灯愿》等特色演出每日上演,日均客流近4万人次,显示出强劲吸引力。牛首山下的金陵小城·燕集里以“国风秋月 浪漫六朝”为主题,推出“金陵国风月”秋季主题活动,创新打造“六潮六境”国风场景,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南京“笪桥灯市”、“大运扬州”非遗文创市集……双节期间,各地将传统非遗与现代表达巧妙融合,推出150余项文艺晚会、中秋灯会、拜月赏秋等主题活动,推进非遗进景区、进商圈、进街区、进新型文化空间,让居民游客既可体验、又可消费。

国庆中秋作为秋季假日,秋日旅游特色更为明显。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盐城“湿地红了”秋季文化旅游季等活动,进一步放大了这一时节特色。

秋日的江苏各地不仅景色宜人,气温也舒适,夜游经济火爆。携程平台上,假期“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200%,南京博物院等夜间开放场馆热度同比上涨超5倍,无锡拈花湾等景区夜间活动推动热度增长超30%。多地举办大型灯光秀、沉浸式夜演等,让夜游持续发挥假日旅游“全时吸引力”。

远途+周边,在地旅游更深度

双节假期,由于时间充裕,多目的地“串游”趋势明显,各大平台上,机票、用车等交通工具类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均有所提升,以飞猪平台为例,假日里用户足迹覆盖超180个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去年大幅增长。

游客旅行兴趣呈现出从经典目的地向小众目的地加速分散的趋势。多次出国旅游的南京市民石宇夫妇,选择了菲律宾8日游。他感慨,跟之前去东南亚相比,如今很多当地店铺都配上了中文菜单,出游更方便了,他们在小红书上找了一个当地租车司机,全程帮忙订票、拍照、找景点。

除了出境游,国内远途旅行热度同样攀升,带动目的地交通、住宿、小团游等订单量显著增长。携程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显示,假日里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途牛平台数据显示,国内长线游用户中,选择5至6天出游行程的占比为46%。

出游时间拉长,在地旅游的深度也在加强。探访、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成为深度旅游的重要一部分。

美食之城“以食引客”,大批游客跟着“当地美食”走进街头巷尾。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苏州、南京跻身“必吃榜”热门城市Top10,南通、扬州入选宝藏美食小城Top10。

越来越多的游客融入目的地的公共空间和休闲场所,尝试体验当地居民生活。节前,美团和大众点评上“本地人推荐”“本地特色”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上升438%,相关场景关键词,也从“餐饮”“酒店”向“美容”“放松”“娱乐”延展,扬州“三把刀”等富有城市特色的体验,成为旅游中的热门打卡项目。

文旅+多元,满足个性化需求

假期里,定制游、旅拍游、躺平“窝囊游”等满足年轻人对情绪价值需求的新玩法,不断创新文旅体验,激活假日消费。

年轻人成为旅游出行消费的新主力。各大平台上,95后年龄段预订人次占比最高,05后年龄段也开始了独立旅行。飞猪数据显示,该平台上05后预订人次同比大增61%,占比提升最快,大学生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63%。美团旅行数据同样显示,国庆中秋假期的机票、火车票订单中,20—30岁人群占比超过50%。

爱玩、会玩的年轻人更愿意在反向旅游中避开人潮。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常州茅山东方盐湖城景区跻身美团国庆假期00后热选的Top10黑马景区。此外,拒绝疲惫、拥抱低能耗的“窝囊游”持续风靡,告别“特种兵式”旅游,选择在酒店“躺平”的松弛型、享受型旅客更多了。

不只年轻人喜欢“小众”,多元旅游时代,更多“宝藏小城”走进公众视野。根据美团旅行数据,国庆中秋假期大城市周边县域目的地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其中江苏东台、宜兴等县域目的地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提升超100%。

各地“宝藏”景区也纷纷推出更重“沉浸感”的特色活动。假日期间,徐州刘邦故里、彭城风华,淮安西游乐园、华强方特等景区和项目结合地方特色举办国潮游园活动,为游客带来不同以往的旅游体验。

双节假期,“文旅+”成为撬动消费的杠杆,尤其是各地突出推动“文体商旅”融合,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消费亮点。

受热门电影《南京照相馆》“长尾效应”以及“苏超”淘汰赛热度的持续影响,古都南京的吸引力显著增加。据美团平台显示,南京跻身假日“文旅消费Top10目的地城市”。

截至10月7日,已进行的3场“苏超”比赛带动南京、徐州、南通3个主场城市比赛日A级景区接待游客2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9.58亿元、同比增长33.73%。

“演出+旅行”,成为“引流大户”。大麦网数据显示,假期前7天,全省共举办1490场演出活动,观演人次58.85万、同比增长107%,票房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117%。

做强“票根+”,各地推动文体商旅融合不断加深,带来消费新突破。假日期间,全省备案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724.04万人次、同比增长13.58%,实现文创收入3966.49万元。全省75家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同步策划开展演艺展览、市集展会等137项活动。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假期前7天,全省异地文旅消费208.69亿元,同比增长25.89%,占全国的9.74%,保持全国第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