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2月8日,在中新具身智能产业园项目奠基仪式上,《苏州工业园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园区提出,未来3年将不断壮大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力争核心产业规模达15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
具身智能机器人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规划、自执行等特征,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98家,去年营收163.4亿元;累计培育上市企业2家,各级独角兽(含培育)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提出,苏州工业园区立足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的总定位,力争到2027年实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应用推广成效显著,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制造集聚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场景示范区。
为实现该目标,苏州工业园区将招引一批具身智能机器人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具身智能机器人代表产品,核心产业规模达15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搭建一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引育一批具身智能机器人高端人才,在核心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新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0个;聚焦工业、服务、特种等领域,落地不少于10个具有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行动计划》还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围绕做大做强具身智能整机、拓新突破智能系统关键技术、补链强链5类核心组件等方向,细化发展环节和技术重点,加强产业发展方向指导性。
围绕加快主体引育、推动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夯实要素支撑、建优产业环境等5个方面,《行动计划》提出16项具体任务。未来3年,苏州工业园区将加快招引高能量经营主体,引育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强化整机“固链”,面向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功能型机器人,大力招引“链主”企业,借助头雁企业链式带动效应,促进产业资源集聚。
苏州工业园区高度重视产业的技术创新,将搭建高阶创新平台,攻关突破核心技术,构建协同创新网络,重点攻关多模态感知与融合技术、自主决策与规划算法、高精度运动控制算法等关键软件技术,以及专用芯片、高性能执行器、高强度轻量化新材料等硬件技术,探索具身智能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发展。
在拓展应用场景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将精准挖掘场景需求,率先应用工业场景,创新拓展服务场景,加速探索特种场景,力促具身智能机器人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园区还将从强化数据支撑、提升算力供给、优化空间布局、加大金融支持、加强人才引育、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为产业发展夯实全要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