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通市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凝心聚力、克难奋进、狠抓落实,交出一份亮点纷呈的“成绩单”。
强化统筹,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步伐
2024年,南通市加强收支统筹,坚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有保有压、保障重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0.9亿元,增长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525.8亿元。南通市去年共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879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合计近2000亿元。坚持“三保”支出优先地位,认真落实分级分类保障机制,有效保障基层“三保”支出。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创新监督管理举措,财政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在2023年建立覆盖“四本预算”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基础上,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细化完善预算支出标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出台市级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推开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和财会内部控制;推行集采项目线上远程异地评审。
多维支撑,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南通市从政策、资金、基金、金融等领域多维发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南通市积极落实上级一揽子增量政策,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项目。全面梳理市级涉企奖补政策,优化完善市级产业、科技、人才等政策,创新采取“拨—投—股”方式支持重大科创项目,兑现市级产业及人才专项资金19.3亿元。
不断健全完善全生命周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体系。与省战新基金合作设立总规模85亿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海洋产业、未来产业4只基金,与中信集团合作组建规模50亿元的产业链发展基金,形成总规模超1200亿元的基金集群。通过举办第三届南通投资大会,深入推进紫琅湖、宝月湖两大基金集聚区和南通金融小镇建设,基金投资或引进本地项目51个、项目计划投资额103.8亿元。
用好省、市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基金,创设市级首个“政银担”产品“财信保”,全面优化扩围“江海贷”,推出“1+6”产业支持模式,与省级财政金融产品协同联动,财政金融产品新增贷款金额168亿元,财政资金放大倍数超20倍;全市融资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额403.4亿元。
加强资金筹措,持续降本增效,推动城市能级跃居新高度。海太长江隧道、张靖皋长江大桥、北沿江高铁、苏通二通道建设“紧弓满弦”,通苏嘉甬如东延伸段、如通苏湖城际铁路、通沪高速、通虞高速等重大项目筹划建设……在财政资金加持下,多个重大战略交通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以民为本,助力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过去一年,南通市财政系统执为民之笔,奋力写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幸福答卷”,助力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
进一步提高低保、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优化市区残疾人参加意外险政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拨付就业补助资金5.9亿元;持续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轻失业保险缴费负担14.9亿元。
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之关切”,公共服务财政供给更加充分。全市教育支出194.3亿元,有力保障各类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建设,支持“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南通市中医院孩儿巷院区、南通市应急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等项目有序推进;1.1亿元购房补贴支持主城区群众购房需求,3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完善的养老服务扶持政策保障居民“老有所依”。
统筹下达各类惠农资金13亿元,农林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1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8%以上。通过用好农业融资担保费补助及贴息政策,累计补助担保费983万元,贴息421万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约62亿元协同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