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则园区强,产业兴则园区兴。以产业为基,江苏积极布局园区经济,成为全国兴办开发区时间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效益最优的省份之一。主导产业布局,是江苏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也是吸引外资和外商青睐的“制胜棋”。
从1984年昆山自费兴办开发区走上“昆山之路”,到1994年中新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再到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江苏开发区在一次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体制机制创新中大步向前。
劳施保施是一家从事电磁阀和液压泵研发生产的隐形冠军企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增加,该公司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建立中国研发生产总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劳施保施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这里有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为企业与中国客户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从引进爱立信、菲尼克斯等企业,到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等龙头企业先后带来140多家汽配企业,再到顺势承接国电南自、航天晨光等制造业大项目,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线,相继引入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项目,形成了以新型电力系统、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体系。
放眼全省,江苏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拉动全省经济产出的重要引擎。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在2023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综合排名前30名中,我省共有9家国家级经开区上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苏州工业园区稳居第一,实现“九连冠”。
园区经济已占据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截至目前,江苏经国务院、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共15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创造了全省50%的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的固定资产投资,7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80%的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
2025年,江苏如何继续做强园区经济?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推动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加快实施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等项目”“完善开发区评价体系,提升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发展水平,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开展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加充足的开放后劲和创新动能”。
2024年11月,商务部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力争通过五年努力,苏州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引领。苏州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锚定这一总目标,苏州工业园区继续当好“探路者”和“先行者”,今年将围绕落实中新自贸协定、数字贸易合作试点等开展先行先试,加快实施64项年度改革任务,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系统集成改革,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