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充分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持续推动林业工作提质增效,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根基。
沿海挖潜,盐碱地变绿洲。黄海新区新生河两岸,万木成林、绿意萌发。新生河生态廊道项目是滨海县实施的盐碱地造林绿化改造工程之一,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进入常态化管护。该项目绿化总面积约1200亩,共栽植苗木10万余株,以女贞、刺槐等耐盐碱、耐旱、耐贫瘠树种为主。盐城市拥有680万亩滩涂,占江苏省盐碱地的70%,高存活率、低成本的盐碱地林木种植,对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及植物固碳有重要意义。为顺应严格耕地保护新形势新要求,盐城深入挖掘沿海地区造林潜力,在土壤改良、造林技术和树种选择上下功夫,推动更多盐碱荒滩成为林海绿洲,于千里海疆之上栽下一道绿色长廊。2024年,全市完成盐碱地造林4756亩。在全市推广使用地方标准《沿海盐碱地生态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耐盐树种试验。
科学营林,强化提质增效。大丰区林场2025年度计划新造林1200亩,其中盐碱地成片造林600亩,栽植苗木约5万株。在此基础上,按照适应性强、生态景观效果好、经济价值高的要求,不断优化调整沿海造林绿化的树种结构,大力推广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的适生乔木树种,提高珍贵乡土树种、彩色树种在沿海绿化中的比例,营造具有大丰特色的沿海森林生态景观。东台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交通沿线绿化提升的紧急通知》,集中精力抓重点破难点,提升绿色通道绿化质量。盐城林场有序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已完成年度抚育试点任务,林相持续向好。
“植”此青绿,厚植绿色家底。各地抢抓造林绿化有利时节,以沿海生态屏障、黄河故道绿色廊道、农田林网、绿美村庄为建设重点,掀起春季植树的热潮,不断增厚“绿色家底”。2024年,全市共完成新造林2.2万亩,其中新增造林0.56万亩,新造林和新增造林面积均位列全省第三,营造林综合管理得分位列全省第五。阜宁、滨海、响水加强林地、绿地、湿地相融,完成黄河故道沿线造林1773亩,加快建设全线贯通的绿色生态廊道。2025年,该市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持续推进沿海、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充分挖掘荒地、盐碱地、沿边隙地等困难立地、闲散空地造林空间,不断完善农田、道路、河道林带林网建设。加强城镇绿点、绿线和绿面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绿美村庄建设,确保2025年全市完成成片造林12250亩。加快推进盐城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国家级试点,积极打造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碳汇能力显著增强的具有盐城特色的可持续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