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应急管理部门发布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
时间:2025-04-10 16:48 来源:扬州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为全面推进《扬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地落实,持续打造法治化、特色化营商环境工作亮点,不断提升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日前,扬州市应急管理部门制定“安全惠企 应急为民”为主题的20条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主动服务重大项目和拟上市企业。主动对接重大项目。对全市部分危化品重大项目提前介入,为企业提供发展思路和专业技术支撑;对项目报批所需的流程和材料进行一次性告知;缩短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间;组织监管人员和安全专家对相关项目开展服务。开展“预约式”服务。根据企业申请,进行政策服务、合规指导、法治体检等工作;执法人员可采取线上方式或征得企业同意后入企实地指导服务。实施拟上市企业帮扶责任制。开展拟上市企业“一站式”帮扶服务,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安全以及应急管理方面的问题。

二是拓展服务企业内容和模式。开展扬城“急”先锋护航“6群13链”党建惠企强链行动。指导盟主单位组织联盟内企业开展观摩学习、联合演练等,推动企业间资源共享;全过程帮助指导联盟单位开展互查工作,进一步提升安全水平。深入开展局领导挂联县(市、区)和重点企业。继续开展局领导挂联服务县(市、区)活动,每半年至少到企业或项目现场走访1次以上;建立企业联系工作档案,做企业的“全天候客服”。常态开展安全专家结对乡镇(街道、园区)。明确专家服务内容、频次和工作要求,专家结对服务中发现的问题隐患由企业自行整改,不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三是探索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机制。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推动重点骨干企业标准化提档升级;根据达标等级,减少监督检查频次、优先复产验收;开展标准化审计,不断提升标准化运行质量。精准帮扶企业开展风险辨识。组织开展《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条例》宣贯,提升企业风险辨识能力和防控水平。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落地落实。将判定标准纳入“开工第一课”、安全生产宣讲等,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委会成员单位学习使用。建立企业重大隐患整改预警机制。运用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系统,督促企业做好重大隐患自查自改;实时跟踪隐患整改进展,督促企业、属地加速整改;对整改确有难度的协调安全专家进行现场服务指导,切实消存量减增量。完善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推动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建立并实施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并纳入安全生产考核和巡查督查内容。

四是优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方法和手段。探索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优先采取教育提醒、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方式;不断完善“两张清单”,依法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推动企业信用“无感修复”。主动帮助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将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模式升级为行政处罚机关帮办代办。渐进推进企业“信用代证”工作。逐步推广应用专项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违规证明,实现市场主体在线“一键”申请,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五是科学应对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应急。借助社会力量助力企业发展。全面修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重点企业骨干参加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专题培训班;推动应急预案管理系统使用,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减负增效。健全完善减灾救灾预警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召开月度和季度会商研判;重要天气过程开展多部门联合会商,指导开展防灾减灾工作;联合气象、广电等部门和单位,优化预警提示发布通道。规范市区民生保险运营秩序。开通自然灾害民生保险理赔绿色通道;扩大人民群众对自然灾害民生保险政策知晓率,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六是不断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开展社会面小场所综合治理。开展场所经营业主、专兼职消防安全员轮训,不断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场所业主制定务实管用的应急疏散方案,确保人员会逃生、逃得出。开展防灾减灾意识宣传。大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指导社会救援队伍助力企业筹划开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百场宣讲、演练等公益活动。打造新媒体宣传矩阵,营造浓厚氛围。深化安全宣教“五进”,不断提升市民群众安全意识、自救互救技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