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外部环境与结构性就业矛盾,江苏企业用工实现逆势上扬。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4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6.2万人,4月末企业用工登记2084.5万人,同比增加5.9万人。
当全球经济在贸易风浪中颠簸,我省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成效显,不仅顶住了外部巨大压力,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在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用工市场更是“不降反增”,稳住了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消费政策持续发力
常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4月新增用工3500人,今年预计新增用工1万人;淮安库比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4月新增就业人数300人,全部投产后就业将达3600多人;南京阿里中心一期投入使用,已吸引40多家优秀企业和项目入驻……连日来,江苏各地重大项目不断“上新”,为就业市场培育了一座座“造血机器”。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500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19亿元,完成率35.5%,超序时进度2.2个百分点;27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76个,开工率64.2%。重大项目建设有如强劲引擎,以“磁场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不仅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更为就业市场培育新动能。
今年1—3月,淮安新增城镇就业1.45万人,同比增长15.04%,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以来淮安重大项目加速突破,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去年全年,淮安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5.3%,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70个、新竣工442个,新建投产企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7.7%;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9.1%、8.9%、8.4%,推动该市以7.0%的GDP增速领跑全省。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全力拼项目、稳增长、促发展,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4月份在一季度基础上实现高开稳走。体现在企业用工上,苏南“基本稳住”,苏中“稳定增长”,苏北“较快增长”。
消费是稳增长、促就业的“另一驾马车”。今年1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在去年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基础上,以更大力度、更大范围、更优服务惠企利民便民。目前,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累计使用已突破百亿元,为企业打开广阔市场,为就业稳岗筑牢根基。据省商务厅监测和初步统计,“五一”假期,全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约36.1亿元,同比增长6.2%。
开拓多元外贸市场,分类实施稳企纾困
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推出支持就业、稳定外贸发展、促进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及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5个方面的政策“组合拳”。对此,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省不仅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外贸发展,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稳定增长、支持就业。
“目前,企业主要出口市场占比约为60%,主要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重点布局东南亚、中东及南美市场,南美市场增长较快。”4月18日,位于扬州国家高新区的迈安德集团科创大厦封顶,该集团行政中心总经理陈玉平说,他们公司从事粮油深加工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研发,近期与暨南大学共建中国—马来西亚油脂加工与安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员工人数1350人,2025年迈安德集团将持续举行社招和校园招聘,将录用新员工近100人。
5月15日,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上,无锡先导智能带来一批“硬核绝活”。先导智能董事长王燕清说,RCEP成员国,特别是东盟国家,正处于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升期,市场需求旺盛,先导智能正深化与这些国家客户的合作,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国际环境面临不确定性,企业需要保持创新的锐气,而创新首要是人才,我们有持续的人才需求和招聘计划,无论是研发工程师、算法科学家,还是项目管理专家、国际市场拓展人才以及高技能产业工人,都是我们寻访和培养的对象。”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省引导外贸企业加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对优势产品,引导企业稳住对美市场;对存在替代风险的产品,支持企业在无关税壁垒的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增加供应渠道,拓展非美市场。与此同时,我省发布第二批贸易促进计划推荐展会目录,综合考虑中东、北非、中亚等地关税市场,拓展中间品贸易需求,增加境外重点展会展位费支持比例。
“我省对4个重点地区、10个重点行业、50家重点外贸企业开展用工监测,从5月第一周情况看,企业用工总体稳定。”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我省依托工作专班走访调研外贸企业,分类推进稳企纾困,稳定融资规模;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苏分行、国开行江苏分行为中小外贸企业分别设立80亿元、56亿元转贷资金。省发展改革委4月中下旬累计走访小微外贸企业1.65万户,推动发放贷款734亿元。
超常出台就业政策,培训照亮更好前程
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就业面临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省人社厅就业处处长薛勇介绍,我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常规超常并举,供需两端发力,更大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确保就业总体稳定。
用好用足存量政策。我省延续实施失业保险降费率、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援企稳岗政策,全面落实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
调整优化现行政策。我省合并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和吸纳就业补贴政策。今年,我省统一按照1500元/人的最高标准对吸纳高校毕业生企业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取消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不低于个人实际缴费1/2”的下限标准,释放更多资金用于职业培训、自主创业、购买公共就业服务。
援企政策“免申即享”、惠民政策“直补快办”,更大力度推进就业失业、自主创业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提高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和受益面。“截至目前,我省下达2025年度省级就业补助专项资金13.46亿元,较上年增加5%,通过发放社会保险、职业培训、创业、就业见习、公益性岗位补贴等,促进各类劳动者公平就业、充分就业。”薛勇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培训成就更好的就业。”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今年启动“技能照亮前程、强企稳岗惠民”培训行动,重点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聚焦江苏“1650”产业体系,聚焦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返乡创业劳动者和在岗农民工,聚焦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预计全年将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5万人次以上。
通过有效投资、内需驱动、稳定外贸加上政策加持,我省收获来之不易的“就业成绩单”。今年前4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6.2万人,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的1/10以上。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江苏用工市场“不降反增”,恰似巨轮上的“压舱石”——既稳住千万家庭的“饭碗”,更托举起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充分彰显了江苏经济在风浪中稳立潮头的韧性底色、在复杂变局中昂扬奋进的发展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