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版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方动态

南通工业用电量增幅连续38个月高于全省平均

时间:2025-05-25 07:44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南通工业用电量实现连续38个月增幅高于全省平均。用电之增折射经济之稳,电表的另一头,连着“万亿之城”工业经济的坚实底盘。

新造船舶出江试航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5.6%;出入境航班和人员数量同比分别增长78.3%、54.5%;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79%……全年看首季,南通一季度相关经济发展数据让“开门红”可观可感。

过去一年,南通围绕一个“竞”字,竞出“七虎争雄、十强相逐”火热氛围,更竞出了全省设区市年度综合考核连夺第一等次的高分答卷。进入“十四五”决胜之年,南通市委强调一个“干”字,紧扣“四个着力点”精准发力,不但“干字当头”,更要“干出精彩”。

竞项目竞创新竞成效

数十台塔吊巍巍而立,桩锤冲击声此起彼伏,走进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惠生海工装备基地项目施工现场,项目“拔节”一派繁忙。这个总投资90亿元的省重大项目,春节后正式开工,一季度全面拉开框架。锚定年底陆域生产设施建成投产倒排工期,项目进展“一周一个样”。

江海千帆竞,首要竞项目。南通各板块“开弓即满弦”,齐奏项目招引建设“春之交响”——一季度,海安开工省市重大项目14个,如东平均每周“拿下”逾5个项目;如皋12个项目入选“省重点”、37个项目入选南通市首批重大项目清单;启东9个项目列入“省重大”,数量南通第一;崇川春节后即开“誓师会”,目前签约20个项目总投资110亿元;通州区建立“1+4”片区招商机制,签约项目超80个;海门区出台工作意见,以“赛马制”力拼“开门红”……

“七虎”竞正酣,园区争奋楫。强化“首季定全年”意识,通州湾示范区全速推进500亿元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力争3年打造千亿级工业新城;苏锡通园区深化“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铆足“小板块也要争作大贡献”的干劲,加快打造全市跨江融合发展新支点;南通开发区开年即立任务状:力争今年引进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80个以上、50亿元项目及3亿美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

既竞项目之大、数量之多,更竞产业之新、质效之优。聚焦新质生产力,南通“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今年将招引科创项目1800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00家,建设创新联合体30家。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南通每处开工现场都明确标注在建项目的“亩均税收”。

一个“竞”字在南通各地蔚然成风,企业也争先恐后。走进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工程实验室,科研团队加紧优化升级多维堆叠、超大芯片长宽比贴片等核心技术,通过对传统产线进行自动化升级,目标稼动率提高10%。刚刚迈上“千亿级”门槛的中天科技集团又立新目标:聚焦光、电两大领域,布局未来海洋、未来通信、未来能源等领域,为南通“下一个万亿”作更大贡献。

招商竞质、项目竞速、产业竞新、融合竞效……南通就像一座高质量发展的“竞技场”,县区板块竞挑大梁,园区企业敢闯敢创,“七虎竞南通”竞入新境界。统计显示:一季度,南通新签约并注册重大项目171个,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5个;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6.9%、高于全省平均1.3个百分点。

惟实干加巧干更敢干

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万亿之城”责无旁贷。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说,从“四个着力点”中把准实践路径,南通锚定“三个最大”:只有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这个最大机遇,充分放大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这个最大势能,有效利用沿海这个迈向“下一个万亿”的最大空间,才能交出勇挑大梁的高分答卷。

站上跨越发展的绝佳“风口”,如何积优势而成胜势?年初南通市两会鲜明定调——干字当头!

“开掘!”4月9日上午,“江海号”盾构机巨大刀盘轰然转动,南通“八龙过江”规划格局中的“第五龙”——海太长江隧道开启穿江之旅。隧道建成尚待时日,跨江融合早已先行。今年以来,海门密集举办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交流会(海门)生物医药专场、集成电路产业(上海)推介会等一系列招商推介活动,一季度成功签约并注册重大项目17个,完成序时进度的109.7%。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是干!”这是当下记者在南通各地采访,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既要“埋头苦干”,更讲“科学巧干”。坐拥南通唯一国家级高新区之利,呼应长三角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之势,通州区精准引培25家“链主”企业牵引8条重点产业链,挺进规上工业企业“千企方阵”,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如东深耕海洋、乘“风”而上,打造“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崇川区则发挥主城优势,因地制宜“拔高”楼宇经济,精耕南通市北高新区这块沪通合作“试验田”,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干字当头”还体现在不等不靠、敢闯敢创,“看准了就抓紧干”的行动自觉。例如,“不靠江”的海安发出“跨江”动员令;“不沿海”的如皋加快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全市17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纷纷亮出“苏南标兵”和三年追赶目标……一个“干”字,已成南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抓环境抓作风抓落实

谷雨时节,万物生发。4月20日,南通举行第三届“人才日”活动,《全市“四链·四平台”服务人才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以人才之“聚”赋能产业之“兴”。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活动开幕式上没有安排领导致辞,平台发布和启动仅用不到20分钟,其余时间全部交由各平台和人才交流对接。此前,南通市委组织部在调研中发现,人才创新创业诉求主要集中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4个方面。为打通堵点、破除壁垒,南通整合多重要素搭建“四链·四平台”,构建政策集成、产业协同、资金融通、人才聚智的多维度人才服务体系,持续做优来通人才“育留用”文章。

作风实则环境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又倒逼机关作风不断升级。今年春节刚过,南通即召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和“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大会——这已是该市持续4年的“好传统”。对照干字当头、干出精彩的工作导向,南通要求全市上下以“好上加好、优上提优”为标准,持续营造一流发展生态。

转作风,既体现在机关部门主动作为,更彰显于每一人、每一事的尽力尽责、只争朝夕。一季度招商“最吃劲”的时候,启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宋飞驰3天辗转6个城市,密集拜访9家企业,被同事称为“宋飞驰的‘飞驰人生’”。南通开发区投促局工作人员赴日韩招商当天去、次日回;崇川“首席服务员”解决企业难题“一对一”、不过夜……这样的“连轴转”工作节奏和“保姆式”服务作风,在南通已是“家常便饭”。

南通市主要领导同样很“拼”。全国两会闭幕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市长张彤密集调研板块、走访企业、会见客商、研究部署。3月下旬召开的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要求全市上下“聚焦重点工作开足马力、精准发力”,强调“要拿出你追我赶、决战决胜的劲头”,为“开门红”“全年红”提供有力支撑。

“在竞中干、在干中竞!”放眼江海大地,“竞”的态势持续升温,“干”的成效不断彰显,各地各部门都以“紧起来、快起来”的行动自觉,以“干出精彩”的目标追求,为全省挑大梁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