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关注
长坡厚雪,怎样发挥“耐心资本”优势?
——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一周年观察(下)
时间:2025-07-24 07:39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经过一年运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布局的标杆性实践。一年来,以省战新母基金为主体的江苏战新基金集群坚定陪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让不少企业吃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产业发展,长坡厚雪。投资的“热闹”只是一时的,这场漫长的“陪跑”才刚刚开始,下一步,省战新母基金将如何继续一边发挥引导作用,一边完善机制,更有效地培植好各地产业的创新生态?

精准定位赛道,选好“耐力型选手”

这两天,江苏黄海金控集团正紧锣密鼓谋划,全力推动第一个直投项目和子基金落地。

今年2月,江苏盐城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正式签约,黄海金控集团主要负责该基金的运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名渊表示,“我们子基金方向很明确,就是绿色低碳领域。盐城是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绿色是核心底色。”

像这样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精准对接地方禀赋,成为各地产业基金的布局思路。

在苏州,人工智能已形成千亿级产业,全市有20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人工智能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五。苏创投战新投资相关负责人苏明负责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的运作,他认为,“从这项基金的设立,就能看出苏州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决心和力度。”

随着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启动,选好产业“赛道”后,如何选择有潜力的企业“选手”?

“目前前沿技术的精准评估难度攀升,新兴技术的颠覆性特征愈发显著。”苏州国发创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未来产业天使基金负责人张希凌坦言,如何在技术尚处萌芽阶段时,准确判断其商业可行性、技术成熟度及长期竞争优势,对投资团队的专业洞察与行业研判能力提出极高要求。技术路线的多样性、应用场景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评估偏差,增加投资决策风险。

“在评估项目时,除常规的财务指标和团队能力外,我们重点聚焦企业是否具备独特的‘技术护城河’。”张希凌表示,企业所在的产业赛道至关重要,会优先选择处于高成长性赛道的项目,关注市场规模是否具备扩容空间、行业周期是否处于上升阶段,以及政策红利对赛道的支撑力度,“企业需在有潜力的市场赛道中,才能获得持续扩张的想象空间与成长动能。”

“投资就像马拉松,不能选跑在最后面的,但也别选看起来跑得最快却可能后劲不足的,我们要选的是对赛道认知深、团队能扛住压力的‘耐力型选手’。”苏明表示。

李名渊也透露,盐城本土有天使基金先投初创型科技企业,等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战新基金再接棒扶持,形成“孵化—成长—壮大”的持续支持机制。

优化基金运转,提升“陪企”实效

对于企业,获得基金支持的同时,部分企业也表达了更深层次的诉求,期待基金机构能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赋能。

一部分企业期待在市场拓展中得到帮助。“公司在完成实验室研发以及小批量生产即将大规模产业化的阶段引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目前企业发展的重点是扩展更多客户资源,下一步产业化目标是建成年产100吨硅碳负极生产线,希望基金方能够嫁接无锡本地客户资源。”无锡富锂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强表示。

一部分企业在融资时更关注有没有应用场景、上下游资源,这些企业希望能够有更多数量和类别的专项基金,“陪伴”企业的各个融资周期。还有企业建议战新基金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支持方式,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政策咨询和市场推广服务等,以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公司正处于开始获取商业化订单并实现交付的发展阶段,希望产业专项基金可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动态增加投资金额。”驭航光计总经理张鹏的话,代表了不少企业对优化基金运转的共同期待:因企制宜、精准帮扶、动态调整。

基金管理方也有自己的难处。张希凌坦言,在基金赋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跨区域资源协同效率不足,例如部分外地产业链资源对接存在信息差,导致合作落地周期较长;而中小企业的细分需求多样,生态体系的服务资源难以完全覆盖……这就要求,基金部门在未来持续优化资源调配机制与服务响应速度。

有难题,但也有“解法”。苏明建议,进一步为被投企业提供除资金以外的增值服务,如产业链梳理与政府资源对接、融资与上市辅导等,“我们利用国有企业背景,对接政府主管部门,帮助企业申请专精特新‘小巨人’、人才等奖项,梳理上下游产业链,嫁接领头企业资源,在企业融资时提供专业性意见和资源导入,分析定价、潜在投资人方向、融资节奏等。”

“基金管理方毕竟是企业,不是政府部门,调动政府资源时受资质限制。”一家基金负责人直言,除了市场化手段,还要协调发展改革、工信等部门,形成综合性赋能体系。

践行“长期主义”,厚植产业生态

基金运转不仅需要优化当下服务,更需秉持“长期主义”理念,用更多耐心着力培育良性循环的产业创新生态。

省高投集团董事长王会清表示,省战新母基金将坚持“耐心资本”定位,引导资金要素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当好长期资本、战略资本。这一定位意味着基金愿意陪伴企业穿越周期,承担必要的风险,静待创新开花结果——

“创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非常需要‘耐心资本’的支持。”诺未生物副总裁蒋华敏说,母基金对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满足了企业对于研发资金的紧迫需求。

无锡富锂盈新能源科技公司是中南大学唯一孵化的硅碳负极企业,其核心团队全部来自该校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战新基金不仅看重我们的未来发展潜力,还关注到公司对本地产业链的贡献。”付强感慨。

记者观察到,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正是以这种“耐得住、等得起”的长期思维,持续投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战略重点领域,夯实实体根基。

张希凌表示,未来将继续按照计划,重点围绕江苏省“10+X”未来产业体系,稳步推进投资布局。在投资策略上,将进一步强化“产业研究前置”机制,通过与链主企业共建产业图谱,提升早期项目筛选的精准度。同时,打造天使投资雨林生态,为早期创业者提供技术验证、政策对接、场景落地等全链条服务,降低创新试错成本。

战新基金更大的意义,是对于产业集群的汇聚、黏合作用。采访中,各界纷纷建议,省战新基金可化身为“线”,将产业链上的节点企业“串珠成链”,实现产业集聚。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软件方面还有所欠缺,我们希望通过基金的运作,培育更多相关企业,对产业进行补短板、促长板。”苏明表示,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和子基金的投资额加起来,有望注入200亿元左右,助推苏州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国“领跑集团”。

“在打造产业生态的时候,还意识到了缺人问题。目前苏州的几大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都已成立转型基金,后续计划成立一些人才方面的母基金,比如第三批设立的江苏省新智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等,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苏明表示。

基金集群效应正在加速形成。7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鼓励与央企、国家级基金、社保基金、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等深化合作,吸引优质资本要素落地等新举措。几天后,100亿元规模的诚通科创基金签约,意味着央企产业链资源在江苏落地布局。

可以预见,以资本要素为牵引,引导各类要素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具有江苏特色、在全国具有先进性、领先性的战新基金集群,必将助力厚植出一片片新兴产业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