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关注
央视聚焦丨经济大省半年报:江苏如何“勇挑大梁”?
时间:2025-07-24 07:4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江苏是我国第二经济大省。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增量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制造业增长7.9%。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目前,紫金山实验室已在6G、确定性网络、内生安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并在东数西算、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应用。

江苏省充分发挥紫金山实验室、苏州实验室以及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作用,牵引带动产业创新的能级持续跃升。

2024年江苏全省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二。在江苏,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忠军:江苏把握好挑大梁的四个着力点。首先就是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制定出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意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专项行动方案,切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江苏苏州一家机器人制造企业,这里研发生产的光伏转运机器人是上半年最畅销的产品,发货量已经将近1万台。2024年该公司产值突破10亿元,近三年产值复合增速在100%以上。今年上半年,他们有20%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

公司副总经理葛建华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新客户爆发式增长,订单量也大幅上升,已经从去年全年的479份合同,增长至今年7月的368份;从订单额来看,增长幅度已接近30%。

该公司所有原材料的采购在长三角地区基本能实现80%以上的全覆盖。除了完善的原材料和制造体系,强大的科技研发基础,也在给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目前,苏州已聚集了600余家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这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024年,江苏出台《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和集成应用高地,重点制造业领域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500台/万人以上。

从核心零配件供给到整机生产,从物流仓储到精密制造,江苏机器人企业,持续为全球市场“上新”。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忠军:江苏拥有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1000余家,上半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约900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二,全省已初步形成软件系统、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下一步,我们将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成果转化为纽带,通过平台聚力、机制赋能、企业主体、生态营造,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在江苏,除了机器人领域,绵延千年的造船传统产业,也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焕发新生机。

位于江苏南通的一家造船企业生产基地,原先繁杂的工序经过数字化改造变得轻松高效。如今,公司已建成3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应用数量接近60台。

今年,该公司计划出口船舶14艘,预计出口额将达到11.2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7%。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经过智能化改造,局部工序的生产效率有的提高了300%—400%;2023年以来,产值和利润每年都以10%的速度递增,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推动。

2024年,江苏出口各类船舶1042.2亿元,同比增长59%,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江苏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国份额的45.9%、25.5%和41.7%。

经济大省挑大梁,实体经济是根基。聚力制造强省建设,江苏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如今,江苏共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4个,总数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近1/5、占长三角比重1/2以上。江苏13个设区市实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覆盖。

在制造业大省江苏,“智改数转网联”正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蝶变升级。

江苏无锡一家线缆制造企业,通过对企业120条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设备效能提升30%,能耗降低了30%,每年至少可节约成本数千万元。

无锡一家服装企业通过数智改造和信息技术赋能,整个生产流程充满科技范儿。这里平均仅需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一件精品定制西装的制作。

如今,江苏累计培育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808家,省智能制造车间3838个;创建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数字领航”企业、国家级5G工厂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