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遇罕见旱情,盐城今年夏粮总产仍然达到259.96万吨、居全省第一,继续实现稳产丰收。盐城把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头等大事,粮食总产连续10年保持在140亿斤以上。连日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探寻盐城端牢“中国饭碗”的秘诀。
高标准农田是丰收沃土
8月1日,射阳县新坍富林家庭农场粮食仓储中心,负责人葛富林抓起一把新收小麦开心地向记者介绍,农场今年引入高产新品种,种植小麦1000多亩,平均亩产600公斤。从事农业种植的这10多年,葛富林见证种地的变化:“以前靠天吃饭,品种也老,现在镇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常来指导,推荐的高产新品种抗倒伏、抗病性强,丰收更有保障。”
“今年全镇种植小麦8.3万亩,平均亩产600公斤,基本和去年持平。”射阳县新坍镇农村办主任孙树勇介绍,“根据小麦不同的生长阶段,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针对罕见旱情,我们也能因苗因天施策。”
因去冬今春干旱少雨,良好收获实属不易。盐城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数字+设施+机械”智慧种植体系。建成自动气象观测站,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气象服务;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植保、智能灌溉、物联网监控、育种加速器等先进设施,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智能,为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保驾护航。
盐城还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全市净增耕地面积10.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超50万亩,在永久基本农田上高标准农田建成率达83.64%。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更多粮田变良田,为高标准实现“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现代化生产方式提供根本保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真正确保耕地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农业好“芯片”带来好收成
“盐城今年小麦繁种面积达66.3万亩,产量达3.4亿公斤,按当前综合收购价每公斤2.36元计算,总产值8亿多元。”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处长曹志阳透露。
从区域来看,盐城今年小麦繁种面积前三名分别为:大丰区(28.7万亩)、射阳县(11.6万亩)、东台市(11.2万亩)。从品种来看,全市小麦繁种面积万亩以上品种17个,其中扬麦25、农麦77、扬麦34三个小麦品种繁种面积突破3万亩,小麦繁种连续两年超过60万亩。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有好种子才有好收成。“我们以‘高产、优质、多抗’为育种目标,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双单倍体育种等新技术破解育种难题。”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郭红介绍。由该所选育的盐麦9号、盐麦10号、盐麦1903小麦新品种近日顺利通过“国审”,同时盐麦8号通过“省审”,均展现了新品种的硬实力。
这些“麦中翘楚”的诞生,背后是近十年的坚守与攻坚。“我们育种团队踏遍省内外20多个试验点,每年开展上千次杂交组合试验,从几万多份育种材料中‘沙里淘金’。”郭红感慨,凭着“把实验室建在田埂上”的执着,才让好品种从试验田走向千万家。
8月6日,大丰区三龙镇龙南村,6500亩稻田如绿色海洋,珠两优5298杂交水稻已高过膝盖,微风拂过沙沙作响。“水稻正处幼穗分化5—6期这一关键节点,要实时剥查,关注父母本生育进程。”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孔志叮嘱。
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张洪程院士工作站里,观察育种材料、提纯复壮、生产试验等工作在有条不紊推进。“当前重点是抓好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和群体结构优化。”工作站站长彭成斌介绍,针对不同品种特性,团队采取“因种施策、分类管理”的技术路径。该工作站持续开展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除主推品种南粳5718外,还种植100多个育种材料,涵盖优质食味粳稻、耐盐碱品种、抗逆高产类型等多个方向。在基地新品种展示区,每个品种设立标识牌,注明特征特性、适宜区域和栽培要点,便于种植大户、农技人员现场观摩。“我们每年组织观摩会,让农民‘看禾选种’,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彭成斌说。
智慧赋能向科技“要粮”
如今,种田早已从“面朝黄土背朝天”转换为“面朝屏幕背靠数据”。记者走访发现,盐城多地搭载科技的耕作图景,更加充满智慧感:大田种植应用节水灌溉、四情监测、智能农机等技术,设施园艺推广环境智能调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规模养殖则应用环境控制、精准饲喂等技术,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银宝高新智慧农场、盐都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智慧农业园区和数字农场(牧场、渔场)接连涌现,1.26万亩的射阳县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更是全面提升水稻产量、品质和效益。
建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时宇介绍,全县采用智能大棚、精准灌溉、无人化农场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不断选育适合品种,力求高产高效。建湖县严格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一棵苗到一粒米,从田头到市场,全过程溯源监管,实现绿色循环种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盐城以“全领域、全产业、全链条”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整市试点,加快数字化技术与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紧密融合发展,打造以市级“盐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为核心、9个县(市、区)大数据平台为配套的“1+9+N”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矩阵,市县两级共开发20多个服务监管特色化场景。
“我们还将推动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农业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适用不同产业的智慧农业技术装备。”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盐城将树牢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推进“6+N”全产业链建设,持续提升“盐之有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着力建设东部沿海大粮仓,让“盐城粮”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