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方动态
从黄土覆面到碧水环绕,从野猪绝迹到鹭鸟成群
句容的山沟沟里有个绿色“充电宝”
时间:2025-08-28 07:01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在句容边城镇仑山山脉的深处,有一座神奇的电站,风景秀丽宜人,既能发电,又能存电,是个为风光绿电配备的高效“充电宝”。

记者一行从南京出发,驱车约1小时,便来到了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入口。从山脚一路盘山而上,出乎意料的是,没有听到轰隆水声,也不见湍急河流,只有两湾静谧的湖泊镶嵌在山谷之中,四周绿树环抱,仿佛走入一幅水墨丹青。

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威康当起了电站的“导游”。他告诉记者,电站枢纽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在用电低谷时,把水从下水库抽往上水库,变成重力势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释放上水库的水,将势能转化为电能送入电网,发挥调峰、调频等作用。

7月22日,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5号机组顺利通过考核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提前实现并网发电,为全省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增添了重要的动能。目前,其单台机组每日平均抽水5小时,月消纳新能源约3375万千瓦时。该电站的建造创下三个“世界之最”——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最高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库盆填筑工程。

能源领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而这座电站在“抽水与发电”的循环中,轻轻拨动了节能减排的算盘。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9万吨,实实在在助力长三角走向绿色低碳发展。

真正让记者动容的,远不止这些数字。

“看天上,那群鹰——”王威康突然抬手指向远空。蔚蓝的天幕下,三只苍鹰正迎风展翅,从容盘旋。“电站刚建设时,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对老鹰。可能它们也爱上了这片山水,不但没飞走,反而‘添丁进口’,如今已是一家五口。”他语气中洋溢着自豪,“下水库区域早年就有白鹭栖息,施工期间一度消失,但工程一结束,它们不但重新入住,规模还远胜从前,最近更吸引来一批鸳鸯安家落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电站所在的区域曾经山路崎岖、人迹罕至。上水库原本是一处荒芜的冲沟,下水库边曾有个叫“姊妹桥”的自然村落。为支持电站建设,全村百姓迁出了山谷。如今,电站的上水库叫作高仑湖,下水库就叫姊妹湖。两个名字背后,是一段人与自然重新结缘的故事。

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的水工管理李明回忆,大坝建设时采用土石混合料一层一层碾压,施工期远望一片灰黄,填筑完成后,团队迅速开展覆土绿化,播撒本地草籽,仅用半年就让大坝与原始山脉融为一体。“生态修复不是后期补救,而是在一开始就写进了电站的规划。”他说。建设过程中,他们还对发现的一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和两株树龄超800年的古木瓜树,采取原地围栏、挂牌保护,既有效避开了施工影响,也使珍稀植物成为电站生态宣传的“活名片”。

句容市边城镇高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高鹏洲是这一切变迁的见证者。他笑着说,生态环境的恢复带来了“幸福的烦恼”:“就拿我家来说,今年有两亩玉米地被野猪‘拜访’了,损失了三分多地,少收了近200斤玉米。”尽管有些无奈,他却掩不住欣慰,“野猪已经十多年没在村里出现,如今却成了‘常客’,我们村‘两委’做好统计后上报给有关部门,请他们进行处理。”不只是野猪,野鸭子、白鹭也多了起来,傍晚时候在水稻田边的树上,时常能看到满树栖息的白鹭,远远望去树都白了。

今年3月10日,高仑村村民高冬成在山坡劳作时,意外发现了大鲵(俗称娃娃鱼)。“大概是早上8点多,我在劳作的时候突然发现溪水边趴着一条四只脚的、长尾巴的‘怪鱼’,把鱼拿回家后一查——嚯!这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嘛。”高冬成说,自己立刻向村里进行汇报,后经句容市农业农村局送到句容唯一取得娃娃鱼人工繁育与经营利用许可的企业——句容市泉龙珍稀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加以保护。经过句容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专家鉴定,这是一条野生的雄性大鲵。

“娃娃鱼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这说明我们高仑村的环境确实好。”高鹏洲说,村里正在谋划引入社会资本,将湖畔的上孟自然村打造成为民宿聚集地,让游客到高仑村感受绿水青山。

好水,不仅唤回了珍稀生物,也孕育出新的产业机遇。站在边城镇佴池村特色农业种植基地新建成的淡水澳龙养殖池向北望去,满山苍翠,电站上水库大坝在远处清晰可见。“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开发处处长陈军到村里调研,发现我们这里水质好,又是活水,就建议我们养殖淡水澳龙。”佴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良说,村里利用原生态沟渠修建了一亩多地的养殖池,投下了5000余只澳洲淡水红螯虾苗,预计今年中秋节前后就能上市。

好水育好果。在佴池村特色农业种植基地,有机水稻种植、稻鳖综合种养、圣女果大棚、草莓大棚等特色农业产业都已布局,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

站在相当于67层楼高的电站大坝顶端极目远眺,上水库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静卧于重峦之中,与仑山湖交相辉映,湖面波光潋滟,四周绿意盎然。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电网的峰谷也会变得更加复杂,抽水蓄能电站有灵活的储能和送电能力,可以更好地保障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镇江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介绍,除了仑山湖,句容石砀山、韦岗青山湖、永兴坝(韦岗铁矿)等区域也具备抽水蓄能项目开发条件,镇江市正在结合矿山开采、修复和产业发展,系统研究、谋划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经验,为抽水蓄能电站集群建设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

7年光阴,一座电站从无到有,从黄土覆面到碧水环绕;一片生态从沉寂到复苏,从野猪绝迹到鹭鸟成群。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就像一扇窗口,透过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与能源的转型,更是一个关于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寓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