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方动态
竞速“零碳”新赛道,擦亮海洋绿色能源产业名片
耕“海”驭“风”看如东
时间:2025-08-28 07:02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8月5日,黄海海域迎来“小开渔”。位于如东县洋口镇的国家中心渔港200余艘渔船拔锚起航,奔赴“蓝色牧场”。滩涂上,深色光伏板鳞次栉比,海面上,风电机组矗立成林。

“如东是经略海洋的重要前沿,是南通‘下一个万亿’的重要增长极。”如东县委书记杨万平介绍,如东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把沿海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努力形成更多具有如东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切实提升对省市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

抢抓“大风刮来”的机遇

有人调侃,说如东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记者在洋口镇龙源电力如东环港风电场亲眼见证所言非虚。

海风呼啸,风车列阵,巨大叶片缓缓转动。以如东风电市场最常见的1500千瓦的风电机为例,在满发情况下,一台风电机一分钟转17圈,每小时可发电1500千瓦时,单机每小时产值近千元。

如东新能源发电装机总量超800万千瓦。今年1—7月,如东新能源上网电量90.8亿千瓦时,连续3年实现“绿电净输出”。抢抓“大风刮来”的发展机遇,如东海洋绿色能源产业名片越擦越亮。

机遇如风,如东乘势而上做足“光”文章。今年年初,国华投资公司江苏分公司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并网发电。《江苏省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显示,未来如东将再建17个光伏场,总装机容量651.5万千瓦,占全省约四分之一。

建成亚洲最大县域海上风电场群、亚洲首个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送出的海上风电项目、全国规模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如东围绕绿色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如东丰储共享储能电站是江苏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入夏以来,该站每日两次满充满放,进行调峰、调频,缓解电网压力。目前如东已投用3座储能电站,每天可向电网放电近200万千瓦时。

风、光成电,储存入库,输送上网,绿色能源产业现已成为如东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如东县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周华介绍,如东已逐步构建起“风光储气氢”多元一体化的能源体系,持续叫响“风光无限”的产业名片。

深挖“蓝色引擎”的潜力

风从海上来,化作取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又指引了如东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向海。

8月5日,南通市风电装备产业对接会在如东举办。中天科技、海力风电、远东海缆等新能源企业登台路演,共商发展大计。如东现拥有如东经济开发区和洋口镇两个风电装备产业集聚区。推动风电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是一片更加开阔的“市场蓝海”。

向海发展,如东形成“全域皆沿海”的发展共识。江苏嘉通能源有限公司桐昆聚酯一体化项目是落户于洋口港的百亿级新材料项目,每天可生产约6000吨精对苯二甲酸(PTA)。去年7月,土耳其科森集团循“链”而来,投资约7.1亿美元建设科森(南通)新材料项目。科森(南通)新材料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强介绍,项目投产后每天需要用到约1000吨PTA原料,上游供应商是一路之隔的桐昆,产品出海口就在5公里外的洋口港金牛码头。

8月初,如东县组织开展重点项目观摩活动,36个省市重大项目超半数布局在沿海区域。上半年,该县共开展境内外各类招商活动近60场,招商主题均“涉海”。近两年,沿海板块落户亿元以上项目104个。

以“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为目标,如东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实施向海发展战略”,并作出系统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聚焦关键配套设备、核心零部件等招引方向,重点突破基地型重大项目,推动海工装备做大总量;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打造链条完整、结构优化的涉海新材料产业;积极开发新兴海洋产品,打造现代化渔港经济区,构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全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5%以上。

激活“向绿向新”的动能

去年年底,南通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强调“加快推动海洋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明确“支持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等有条件的园区、企业开展(近)零碳建设”。

(近)零碳,意味着更少的消耗、更大的产出和更高质量发展。把沿海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如东“向新向绿”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

走进洋口化学工业园,新落成的南通艾佩科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投产在即。该项目采用物理纯化工艺,接近实现“三废”零排放,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3亿元左右。而项目所在地块,5年前还是一家生产基础化学原料的化工企业。园区大力推动产业“清退+招新”,在迈向无废园区的同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6家企业通过省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列入首批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化工中试基地开园……今年以来,如东聚力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主导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放大;安防、纺织、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持续攀高;未来网络通信、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赛道强力拓展。

能源供给零碳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减污降碳协同化、运营管理数智化,发展“向新向绿”,如东未来“风光无限”。3月,全国新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项目首次签发,如东2个新能源项目入选,可获得减排收益。6月,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阳光岛传来喜讯,省重大项目中石油LNG储罐扩建项目开工。该园区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海上液化天然气(LNG)接收、储备与供应基地,将打造换冷站集群,引入数据中心项目,焕新未来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