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000319/2006-00191 分          类: 政府办公室(厅)文件 农业、畜牧业、渔业 通报
发 布 机 构: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 文 日 期: 2006-09-04 00:00:00
标          题: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秋播及明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主   题   词: 农业 发展 高效 规模 重点
文          号: 苏政办发〔2006〕110号
内 容 概 述: 关于秋播及明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时          效: 根据《省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苏政发[2016]142号),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苏政办发〔2006〕110号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秋播及

  明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关于秋播及明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九月四日

 

  关于秋播及明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做好今年秋播及明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工带农、以工投农、以工改农,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和特色水产业,加大设施农业、冬季农业和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全省高效外向农业快速发展,着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二)目标任务。在确保水稻种植面积3000万亩的基础上,新增亩效益超过2000元的高效农业面积240万亩以上,其中开发冬季农业面积100万亩,丘陵山区农业开发面积60万亩,园艺设施栽培面积50万亩。新增高效渔业养殖面积60万亩,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5%和10%以上,全年农业增加值增加80亿元以上。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坚持发展高效外向农业。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放大农业特色效应,做大特色农业板块,叫响农业特色品牌。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机制,引导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二是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区域比较优势,确定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三是坚持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用现代工业理念组织农业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强经营服务能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业结构调整重点

  (一)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在确保全省口粮自给、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的前提下,调减低产低效作物,扩大高效作物面积。围绕特粮特经作物,培育发展生产周期短、市场需求旺、经济效益高的短平快项目,积极发展小杂粮和特种经济作物。优化品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高(多)抗品种,提高优质化水平,全省优质水稻、专用小麦、高品质棉比重分别提高到75%、65%和30%。

  (二)大力发展园艺、水产和畜牧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园艺业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设施苗木、无性系良种茶叶以及高效应时鲜果生产。苏北和苏中地区要在现有基础上,建设一批规模大、特色明显、具有专用功能的蔬菜园艺基地。苏南地区要重点建设既有生产功能又具生态、观光、旅游功能的园艺基地。水产业围绕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大力推进特种水产品养殖。在巩固提高河蟹、条斑紫菜、虾类等优势产品的同时,着力推广斑点叉尾鮰、克氏螯虾等有市场潜力的水产品养殖。优化水产业区域布局,苏南及沿江地区重点发展河蟹、虾、优质鱼等高品质水产品种,发展蟹池套养鱼虾等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斑点叉尾鮰、海水鱼、优质贝类及条斑紫菜生产;洪泽湖及里下河地区重点提高和巩固河蟹及地方特色品种养殖,积极探索并示范推广克氏螯虾养殖,扩大高效规模。畜牧业围绕优质瘦肉型猪、奶业、波杂山羊、优质家禽四个优势产品,以畜产品加工为重点,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波杂山羊、奶牛、鹅等草食畜禽;以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动物防疫水平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省优质瘦肉型猪出栏比重达60%以上、优质家禽出栏比重占60%、波杂山羊出栏比重达38%。

  (三)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种养业,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种养业是提高农业效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苏北地区重点发展标准大棚、日光温室、棚架栽培等;苏中地区重点发展塑料大棚、中小棚;苏南沿江地区重点发展防虫网蔬菜和棚架、避雨果树栽培。在大中城市周边及沿海地区重点发展设施渔业,大力发展优质食用和观赏水产品种,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规模种养业主要发展集约化龙头养殖企业(场)、规模养殖小区和专业养殖大户。加大对专业大户的指导和帮扶力度,逐步将其培育成中小规模养殖企业。2007年,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水平达40%、蛋禽56%、肉禽67%、奶牛70%。

  (四)加大冬季农业和丘陵山区农业开发力度,拓展结构调整空间。要按照资源特点,积极调整冬季农业生产布局,开发推广高效种养模式,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双低油菜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园艺作物生产比重,重点在苏北、苏中地区发展葱蒜类、豆类等出口蔬菜、腌制类加工蔬菜和设施西甜瓜生产。积极推广稻—菜、稻—菜—菜、稻—菜—瓜等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立体种养和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丘陵山区农业开发要突出集中连片开发和产业开发,大力发展应时鲜果、花卉苗木、草食畜禽和茶叶生产,加大观光农业开发力度。

  (五)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培育一批骨干型、出口型、成长型重点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相适应的加工布局,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配送专卖等农产品现代营销业态和流通方式。充分发挥22家部级定点市场和30家省级重点市场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信息网络、电子结算等系统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组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实行淘汰管理,确保产地质量安全水平。

  (六)积极推进一乡一品、一县一业,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在现有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基础上,要以实施高效农业百项工程为契机,创新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工带农、以工投农、以工改农,推进村企互动,增强发展动力。通过规划引导、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科技促动和政策驱动,突出做强特色、做大规模,从“一村一品”向“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发展,逐步使每个县(市)都能形成至少一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一批高效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高效特色农产品品牌,整体推进产业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今年秋播和明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和组织领导。认真制定规划,加强政策引导,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省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改进工作方式,加强服务指导,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形成农业科技支撑新体系。围绕高效农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广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的农业新品种以及高效立体种养技术、畜禽高效养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术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三)创新农业规模经营机制。不断创新机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集中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建立土地或水面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积极开展土地与水面承包经营权股权化试点,探索农民以土地与水面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发展农村土地与水面股份合作社。积极建立以各类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服务中心为龙头,实行农业“连片布局、联户管理、联合服务,分户包干、分户收益”的生产经营新型联合体,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四)增加农业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按照突出重点、扶持增量、直补到户的要求,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三资”开发农业。完善投资政策和投入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范围,增加贷款额度。总结推广淮安、苏州等地农业保险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

  (五)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各地要把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规模化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严格督促检查,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对各地发展高效外向农业、农业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数额等按季进行考核通报,对结构调整力度大、成效显著、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地区给予适当奖励。

 

文件下载:苏政办发〔2006〕110号.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宝应安宜镇:生态农业“三部曲”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12-07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12-07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新闻发布会
媒体解读
视频解读
相关政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