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从盐城市发改委获悉,为深入学习贯彻盐城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四个三"工作布局,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优服务,努力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特色”全面提升,将聚力开展产业项目攻坚、绿色低碳示范、海洋产业拓展、营商环境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提质“五大行动”,努力开创改革发展工作新局面。
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重点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组织开展产业项目攻坚行动,以项目增量提升产业总量,以科技、数字、金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每月开(竣)工、双月集中观摩、每季央(国)企拜访对接、半年“五比五看”项目竞赛,加快突破重大项目,确保2024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1400个、800个、500个。
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设立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绿色产业投入机制。实质性推进3个低(零)碳产业园建设,力争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盐城实践”“盐城经验”。加快4个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园区建设,实现绿电就近汇集接入,逐步满足绿电需求。推动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模块化平台,搭建晶硅光伏、动力电池产业链碳足迹核算认证体系。聚焦“风光氢储”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推动26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推动290万千瓦市场化集中式光伏项目尽快并网投运,探索推进“海上能源岛”建设示范。
坚持向海图强,开展海洋产业拓展行动,着力构建“531”海洋产业发展体系,以海洋新能源产业的率先突破,带动海洋产业联动发展,力争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增长10%。聚焦可再生能源、海工装备、生物医药,加快海洋产业平台建设,推动金风国家能源海上风电重点实验室争创能源研发“赛马争先”创新平台。推动河海联动发展,加快完善沿海集疏运体系,开展盐宝线航道整治、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航道等工程前期研究,争取沿海高铁盐城段、临海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
实施营商环境领域国家试点改革事项,拓展综合性集成服务,打造创新应用场景。围绕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新方案,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五个维度,加大重点领域改革。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措施,建立“民企直通车”,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坚持“两业融合”,加快发展与盐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计划出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招引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推动形成一批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新增长点。积极推进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市级重点平台企业培育名单,加快推动综合服务、数字物流、工业互联网等平台企业建设。